“乔医生并非真人,而是一个AI数字分身”?我看到有朋友说:外科医生那么忙,每天既

乔贵 2025-09-02 10:19:29

“乔医生并非真人,而是一个AI数字分身”?我看到有朋友说:外科医生那么忙,每天既要看病人,还要做手术,哪来的时间拍视频做科普?我就来和大家汇报一下,我是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做科普的经验。 其实最近半年,我在全国各地多个场合都分享过这套方法,核心就是如何高效管理时间。 领导和同事们甚至开玩笑称我为“时间管理大师”。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奔跑,从早上睁眼到晚上回家躺上床,无时无刻不在争分夺秒,把碎片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大家都知道外科医生非常忙。比如周一门诊,我看了40个病人,还安排了5台手术。我早上6:30起床,收拾整理,早餐也是自己准备的。吃完早餐,7:10就出发来到医院。 一到医院,我先去病房转了一圈,然后打开电脑,处理并回复了两封邮件。交完班后,我立刻赶到门诊。 在我看门诊的时候,我的助手们已经开始准备手术——消毒、铺单、准备腔镜设备。一切就绪后,他们打电话通知我过去开刀。 在此也特别感谢门诊病人们的理解,他们愿意在门诊等待。一般来说,我做一台肺部手术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我做完手术再赶回门诊,这个时候助手就开始缝皮、置管、病人的苏醒等等,然后再准备下一台手术。 整个过程衔接得非常紧凑,大概一到两小时一个循环,中间穿插着看诊,真正把碎片时间整合在了一起。 刚刚我做的一台手术,患者是15年前找我做过右上肺癌手术的病人。这两年他发现右中肺又长了一个肿瘤,并且在不断长大。我觉得这个病例特别有科普价值,非常值得跟大家讲解。 所以手术一结束,我就对着电脑录制了一段视频,告诉大家:为什么有些早期病人在手术两年后,会问我“乔医生,我已经好了,还需要随访吗?” 我的回答始终是:“一定要,这是一辈子的事,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 因为你曾经得过癌症,属于高风险人群,即使已经做过一次手术,身体其他部位再发生癌症的概率也比普通人更高,所以必须长期保持观察。 这位病人就是因为坚持复查了十几年,才及时发现了这个新发的小肿瘤,今天我们才能及时为他手术。 我就是这样利用碎片时间来做科普的。要想高效利用时间,大脑必须保持高度逻辑性。其实我每天上班、工作,甚至走在路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今天遇到什么场景、哪些病例值得向大家讲解。 比如今天门诊中遇到一位28岁的年轻女性,从2022年到2025年,肺结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变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可以用来说明体检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时候该考虑手术。所以我随手就录制了一段科普内容。 我经常跟团队强调:“工作就是科普,科普就是工作。”我们每天想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时刻保持一颗科普的心,也要坚持做科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病人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有了同理心和同情心,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天下来确实非常忙碌。当别人还在睡觉、聊天、打牌、喝茶的时候,我可能正在利用这些时间做科普,或者在线上回答大家的问题。虽然辛苦,但能够帮助更多人,也让我自己拥有很强的成就感。[谢谢][玫瑰]胸外科乔贵宾医生肺结节[超话]

0 阅读:18
乔贵

乔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