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一对夫妻逛服装店,妻子随口问了句衣服多少钱,店员回答6800元,老公说,

士气沉沉 2025-09-05 12:42:06

[微风]一对夫妻逛服装店,妻子随口问了句衣服多少钱,店员回答6800元,老公说,太贵了走吧。结果店员直接说:不是这件衣服贵,是你们不是这个消费群体。 一件衣服顶到许多人两个月的工资,不愿意买嫌贵这再正常不过。可是,买这种昂贵衣服的销售好像看到嫌贵的顾客却有一种奇怪的优越感,让人反感。 周末的午后,阳光懒洋洋地洒进一家高档服装店的橱窗,映得里面的衣服闪闪发亮。一对夫妻推门而入,妻子一眼就被一件设计独特的连衣裙吸引住了,那衣服挂在模特身上,像朵盛开的牡丹,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她忍不住凑近,手指轻轻拂过面料,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仿佛已经想象自己穿上它的样子。店员站在一旁,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他们,像在评估什么,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妻子随口问了句:“这件衣服多少钱?”声音轻柔,带着点试探的意味。店员头也不抬,淡淡地吐出几个字:“6800元。”那语气像在报菜价,毫无波澜,却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 丈夫愣了一下,眉头瞬间皱紧,脱口而出:“太贵了,走吧。”他拉起妻子的手,想转身离开,心里盘算着这个月的生活费,那数字像根刺扎得他生疼。可店员却抬起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慢悠悠地说:“不是这件衣服贵,是你们不是这个消费群体。” 这话像根针,扎得丈夫浑身一僵,他本想默默走开,毕竟买不起是事实,但店员那高高在上的态度实在膈应人——大家都是打工的,你一个卖衣服的,怎么还卖出优越感了?他站在原地,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橱窗里的阳光也变得刺眼起来。 丈夫心里翻腾着,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他想起妻子平时省吃俭用,只为偶尔买件新衣犒劳自己,而店员的话却把他们归入了“低消费群体”,仿佛他们不配触碰这些奢侈品。 消费市场这东西,真像张无形的网,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有的群体追求时尚和身份地位,像网页里说的那样,衣服不只是遮体,更是面子和地位的象征。可他们呢? 只是普通上班族,工资刚够糊口,哪有闲钱去追逐那些虚无的光环?他盯着店员,对方的眼神里透着一种冷漠的优越感,仿佛在说“你们不懂这世界”,这让他想起消费心理学里提到的圈层化现象,不同群体在技术经济变化下,消费逻辑被重构得面目全非,有人为品牌买单,有人为实用挣扎。 丈夫深吸一口气,想开口反驳,却只憋出一句:“我们走吧。”声音低沉,带着点不甘,像被生活压弯了腰。 妻子拉着他走出店门,街上的风扑面而来,吹散了店里的沉闷。丈夫回头望了一眼,那件衣服还挂在橱窗里,像在嘲笑他们的窘迫。 他心里嘀咕着,消费群体划分这事儿,网页里分析得头头是道,按年龄、职业分门别类,少年儿童在过渡,成年人在攀比,可到头来,谁不是在为生计奔波? 店员那句“不是这个消费群体”像根刺,扎得他隐隐作痛,他想起麦肯锡的报告说中国消费者观念在变,五类人群各有各的活法,可底层打工人的辛酸,谁又能真正懂? 夫妻俩默默走着,脚步沉重,丈夫的手心全是汗,他感觉这世界像个巨大的舞台,有人穿着华服演主角,有人却在幕后默默擦汗,而那店员的优越感,不过是消费社会冰山一角的倒影,藏着更多未说破的裂痕。

0 阅读:2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