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江苏的士绅们权力大得很,甚至比军阀还要有话语权。这情况在全国都不多见,可以说江苏那时候就是"绅军政权"——士绅说话比军人好使。为啥会这样呢?主要还是江苏搞事情多,比如洋务运动、东南互保这些事都没落下。通过各种搞事情搞运动搞实业搞教育,总之就是不停(正经的)搞,慢慢地,以张謇为首的一批江苏大佬就形成了强大势力。1920年,这帮人干脆成立了个"苏社",号称要搞"地方自治",说白了就是想让江苏人自己管江苏的事。
恩,1920年,“苏联”成立了!
这个苏社的成员来头都不小,有南通人张謇、上海川沙人黄炎培(那时候川沙还属于江苏),还有王清穆、沈恩孚等一众名流。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当时的"顶级流量福布斯天团"。
别看都是江苏人,内部可是分派系的(内斗开始了!)。一派是跟着张謇的"南通派",另一派是以黄炎培为首的"非南通派"(主要是省教育会的人)。这两派人经常意见不合。比如在推举省长这件事上,教育会派坚持必须"苏人治苏",而张謇却觉得"贤人治苏"更重要——只要有才能,是不是江苏人无所谓。
不是,这我怎么看的有点眼熟呢?
到了1921年省议会选举时,两派矛盾更明显了。"南通派"成立了"金陵俱乐部",推举南通人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当议长;而教育会派则支持苏州人张一麐。两边争得不可开交,堪比现在苏超球迷的激烈程度。
1922年4月,北京政府突然要调江苏海安(今天属于南通)韩国钧去山东当省长。这韩国钧虽然在野,但对江苏政事很有影响力,是个厉害的大佬。江苏督军齐燮元(天津人)本来就把韩国钧看作眼中钉,一听这消息高兴坏了,总算把这根钉子拔了!而对韩国钧来说,去山东也不失为个好出路。
但没想到,过了俩月情况大变。直奉战争结束,黎元洪上台,提出"省人治省"的政策。6月15日,中央又改命韩国钧当江苏省长。
这可把苏社的教育会派高兴坏了,他们早就想推韩国钧上位了。但问题来了:省长下面的官员怎么安排?这时候张謇之前说过的话就被翻出来了——他曾经要求"无论谁当省长,都不能安插自己人"。结果他自己儿子竞选议长时,好像忘了这话......
听说韩国钧要回来当省长,一些旅居北京的江苏人开始反对了。他们说韩国钧当年"巴结袁世凯、冯国璋,出卖省权"。其实这只是借口,真正原因是这些人觉得"江苏政事都被老绅士把持了",想推年轻的张孝若上台。
省议会里的"金陵俱乐部"也反对韩国钧回来。为啥呢?一方面他们跟南通派关系好,另一方面齐燮元在背后怂恿。齐督军的小算盘是:如果韩国钧不来,说不定他自己能兼任省长呢!
于是6月25日,中央又改主意了,还是让韩国钧去山东。这下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是被齐燮元当枪使了啊!
发现自己被利用后,苏社成员们马上团结起来。6月26日开了个会,决定一致支持韩国钧当江苏省长,还发了两封电报:一封给中央政府,一封给在京江苏同乡。北京的江苏同乡会也行动起来。他们先听了江苏籍官员丁锦的报告,了解了"金陵俱乐部"接近军阀的内幕,然后商量出对策:一定要让韩国钧回来当省长!
于是,在京江苏人和在省江苏人来了个"南北联动",一致"挺韩"。他们的策略很明确:确保中央不改变任命;让齐燮元和南通派改变主意;让韩国钧本人愿意回来。
面对这种情况,韩国钧也很为难。他明面上说"两边我都不去",暗地里却放任大家为他造势,就等着中央政府一纸任命。当时的代理总理颜惠庆也很清楚问题的关键在地方不在中央。他一边派人劝说齐燮元,一边让原省长王瑚去山东,想把死结解开。
最后也不知道他们达成了什么协议,一个月后,韩国钧终于通电就职。
韩国钧能当上省长,其实体现了当时"省权"和"绅权"的扩张。张一麐之弟张斯麐致韩国钧函中指出“苏长问题,已渐激起苏民与政府之宣战”。为争取苏人治苏,苏社集团可以“激起苏民与政府之宣战”,可以拒绝向中央纳税以为要挟,从中可见他们的声势与底气。1922年,时人彭子嘉观察到“民权日盛”,“军阀之权将有由盛而衰之势”,于此同时,“省自为界,风气已成”。
可以说,“苏人治苏”这一目的在1922年的实现,实际上即是在“省自为界”与“绅权日盛”的风气下促成的,是“省权”与“绅权”结合的结果。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在这种乱世中,不管谁来治,苏南人还是苏北人,都治不了。中央政府就如同走马灯一般换,根本没有什么有效治理手段,而江苏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更不要提后来的北伐战争....
整场“苏人治苏”运动最后还是黄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场运动就像小区业委会“业主委员会”(苏社),试图从蛮横的“物业公司”(军阀)手中夺回“小区”(江苏)的管理权。虽然业主们(江苏民众)理念上支持,但业委会内部意见不一(张謇派 vs 黄炎培派),而物业公司不仅掌握着保安队(军队),还动不动就断水断电(武力威胁)。最终,外部环境的剧变(北伐统一)直接换了新的物业管理办法(党国体制),这场自治运动也就无疾而终了。
苏联不了一点…
然而这些江苏籍大佬(包括honor大佬、玲娜贝尔老乡黄炎培)万万没想到,在一百年后,江苏大地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苏超”,再一次用江苏“内斗内行,外斗更内行”的特点,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夏天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