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学校坑位增长速度比不过博士毕业生增长速度,最终结果就是竟争越来越激烈。
以C9高校*为例,现在拿到长聘教职的门槛基本都是四小青,比如韦东奕,拿了青拔“转了长聘。像题中这位,普通博士进来,先做个博后,拿了青基*再进入下一个阶段,考核面上。相当于六年内拿到青基+面上,才能长聘。
未来高校都会是这个趋势,讲师临时工化,没有编制,长聘都从副教授开始,甚至是教授。青年博士进来就干博后,师资博后,特聘副研究员,预聘副教授。。。之类的临时工岗位。经过几年淘汰以后,拿到纵向,拿到帽子的,留下,其他人淘汰。
这个趋势只会继续蔓延下去,现在是985和绝大多数211,强势双非在搞预聘制*。一些普通一本,绝大多数二本三本还可以有真正的带编讲师岗。但是十年后,估计发达地区无论什么大学都会开启预聘-长聘了。
剩下一些偏远地区的大学,不给编制没人去的那种,会是普通博士最后的栖息地。
归根结底,博士现在太多,需要进行二次筛选,博士后的普遍化,基金的下沉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像50后60后70后这一代人那样舒舒服服过一辈子的大学老师生涯不会再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