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德国不来,法国不来,英国不来,连意大利、波兰这些国家也都缺席。有人说这是

士气沉沉 2025-09-06 15:42:39

[微风]德国不来,法国不来,英国不来,连意大利、波兰这些国家也都缺席。有人说这是不给我们面子?其实,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他们自己脸上挂不住! 想想看,德国在80年前,那是什么样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希特勒的铁蹄踏遍欧洲,给全球数十亿人类带去深重灾难。 1939年,正是德国的炮火点燃了波兰的边境,将整个世界拖入战争的泥潭。那些年,纳粹德国的旗帜下,集中营的烟囱日夜冒烟,被占领的城市在哭泣,整个欧洲大陆都在战栗中喘息。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最终夺走了超过7000万人的生命,仅中苏两国就有2660万人永远倒在了血泊中。 战后的德国,面对的是一片废墟和全世界的唾弃。1945年5月8日,柏林的炮火终于停息,法西斯德国在废墟中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 那一刻,日耳曼民族的骄傲被碾得粉碎。但德国人没有选择逃避。他们低头了,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低头。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那一跪震惊了世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沉默的膝盖,却比任何道歉都更有力量。这一跪,跪出了德国与历史的和解,也跪出了战后的新生。 可历史这东西,就像刻在骨头里的刺,拔出来总会留疤。德国虽然做出了道歉和反省,接受了应有的惩罚,但那份沉重的负罪感,至今仍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 2024年11月,德国总统在总统府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他恳请各国人民的原谅,声音里带着难以言说的沉重。 这不仅仅是一份外交辞令,更像是一个民族在深夜里独自面对镜子的忏悔。有些伤口,时间可以愈合,但疤痕永远都在。 更耐人寻味的是,德国人用行动在证明他们的悔意。2025年2月,德国政府突然宣布了一项计划——归还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从中国掠夺的文物。 这些流失百年的国宝,即将踏上回家的路。这不仅仅是几件器物的归还,更像是在偿还一笔沉甸甸的历史旧账。德国人似乎明白,真正的和解,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 所以,当这些国家集体缺席时,或许真的不是简单的“不给面子”。德国人心里清楚,他们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历史的显微镜下审视。 那些曾经的罪行,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们在某些场合下显得格外谨慎。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这些同样在二战中饱受创伤的国家,又何尝不是带着各自的记忆和伤痛?有些场面,他们宁愿选择回避,也不愿让历史的阴影再次笼罩当下。 历史这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德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从战争的恶魔变成了和平的守护者,但那份背负的沉重,外人很难真正体会。 缺席的背后,或许藏着太多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有些面子,不是别人不给,而是自己实在挂不住。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活着的人,总要继续前行,只是每一步,都带着过去的重量。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