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了
9 月 6 日这天,印度总理莫迪他直接对外确认,自己将缺席本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要知道,联大一般性辩论可是每年各国领导人集中亮相、阐述本国立场的重要国际舞台,结果莫迪直接把这个任务交给出了外长苏杰生,让后者代为出席。
一开始,印度官方对外的说法是 “行程调整”,可但凡稍微关注美印关系的人都能看明白,这事儿根本没那么简单。
真正的原因,其实就藏在最近美印打得正凶的关税战里,双方的矛盾早就摆到了台面上。
事情得从 8 月底说起,特朗普政府那边突然出手,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一批商品加征了 25% 的惩罚性关税。
更狠的是,部分印度重点出口产品的累计税率直接飙到了 50%—— 而美国给出的理由也很明确,就是不满印度一直在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
要知道,印度这两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涨得特别快,有数据显示,2024 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比已经超过 20%,比 2020 年的 5% 翻了足足 4 倍。
这事儿让美国一直很不爽,毕竟美国从俄乌冲突开始就一直在施压盟友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结果印度不仅没听,反而成了俄罗斯石油的 “大买家”,美国自然要拿关税当 “鞭子” 抽。
这波关税加征对印度的影响可不小。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里,纺织品、中小型电子产品占了大头,这两类产品之前占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 18% 左右。
关税一加,美国市场上印度商品的价格瞬间没了竞争力,最近这一个月,印度纺织企业接到的美国订单直接少了近 30%,不少靠出口为生的中小企业都快撑不住了。
莫迪政府本来就面临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压力,美国这一手等于是在他的 “软肋” 上捅了一下。
在这种节骨眼上,莫迪要是还去联大,场面恐怕会特别尴尬。
你想啊,联大期间各国领导人碰面是常事,要是莫迪遇上美国官员,聊什么呢?聊关税?美国肯定会逼印度要么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要么乖乖接受加征的关税,莫迪要是让步,国内民众得骂他 “软弱”。
要是不让步,当场吵起来,不仅丢面子,还可能让美印关系彻底破局。
聊站队?美国一直想拉印度进所谓的 “印太战略” 小圈子,想让印度跟自己一起针对中国,可莫迪心里清楚,印度跟中国在经贸上有大量合作,2024 年中印贸易额都快突破 1300 亿美元了,不可能随便跟美国绑死。
这么一看,莫迪干脆选择缺席,反而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 既不用当面跟美国掰扯,又能变相表达不满,算是一种 “温和抗议”。
莫迪心里的小算盘打得也很精。一方面,俄罗斯的石油确实划算,他肯定舍不得丢。
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对印度也很重要,印度每年从对美出口里能赚走近 800 亿美元,要是彻底闹僵,国内经济扛不住。
所以他才用 “缺席联大” 这种方式,既不跟美国硬刚,也不轻易妥协,想给双方留个缓冲的空间。
不过有一点能肯定,莫迪这步 “缺席棋” 虽然看似保守,却也透着印度的小心思:它不想当任何国家的 “小弟”,只想在大国之间捞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