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腾冲又一次把日本拒绝了。 这次是日方想用3.5亿修高速,换回日军将领藏重康美的遗骸,腾冲的回答还是不行。 1944年,远征军血战127天收复腾冲,牺牲了三千多人。藏重康美作为日军指挥官,被反绑跪姿下葬,永远面向国殇墓园里的烈士墓碑。 这么多年,日方来了七次,每次条件都诱人,腾冲从来没松口。他们知道,这不是钱的事,是历史不能买卖。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腾冲这么“固执”? 其实这不是固执,而是一段深深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历史,没办法用钱来衡量。腾冲的国殇墓园里,长眠着3346位中国远征军烈士,他们中的许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而墓园的一角,葬着藏重康美——双手反绑、以跪姿面向烈士墓碑,这是对侵略者最直接的审判,也是一种无声却坚定的历史态度。 藏重康美是谁? 他是当年侵占腾冲的日军指挥官,一个手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战犯。 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腾冲,仗打得极其惨烈。127天血战,战士们用命一寸一寸地把土地从敌人手里夺回来。 最后藏重康美被炸死在自己挖的防空洞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战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主持修建国殇墓园,让牺牲的将士们有个安息之地。 而藏重康美的遗体,被反绑成跪姿,埋在了墓园最低处,面对烈士墓碑,墓碑上只刻了两个字:“倭冢”。这不是出于仇恨,而是要他永远谢罪,也是对历史的一个交代。 从1972年开始,日本就多次想换回这具遗骸。他们换过不少方式:派所谓“遗族”来献花、承诺投资建设,甚至开出过10亿的天价。 最近这次,条件更“大方”——出资3.5亿修高速公路。但腾冲的回应几十年都没变过,就一个字:不。 这不是生意,日方没明白吗? 他们可能真没明白。 腾冲人不是和钱过不去,但他们更清楚:有些东西,比钱重要得多。 国殇墓园里,许多烈士才十几岁,他们用命换来了今天的安宁。如果为了一点利益就妥协,那就是对英灵的亵渎,是对历史的背叛。 藏重康美必须跪着,不是因为腾冲人心狠,而是因为他代表的那段历史不能被遗忘、不能被美化。 这具跪着的遗骸,早就不只是一具骸骨。 它是一份历史的判决书,是对侵略罪行最直观的裁决;它是一块道德的试金石,考验着日本是否真正反省;它更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而日本方面的行为,却总让人感到分裂。他们一边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要求取回战犯遗骸,一边却在国内公开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种分裂,让他们的请求显得无比虚伪。 真正的和解,从来不是用钱能买来的。它需要的是正视历史,是拆掉靖国神社,是修改教科书,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道歉。 腾冲这次拒绝,在网上引起很多讨论。 有人佩服腾冲的骨气,也有人问:值得吗? 值得。 这份坚守,让我们看见:有些记忆永不能忘,有些底线永不可破。腾冲守住的,不只是一具日军遗骸的归属,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英烈的缅怀,以及一个民族不可动摇的尊严。 现在的国殇墓园,松柏常青,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凭吊。老师带着学生们来看,让他们亲眼见到烈士墓碑的庄重,也看到那跪着的“倭冢”。 这种视觉的冲击,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有力——它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侵略,侵略者的下场是什么,今天的和平又是多么来之不易。 守护这段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历史被篡改,为了让后人永远警醒:落后就要挨打,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所以,藏重康美还得继续跪下去。 只要他还跪在这里,腾冲的底线就在这里,我们民族的骨气就在这里。这声“不”,是用十几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掷地有声。 历史就是历史,尊严无价。腾冲这次拒绝,不是结束,而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自己,也提醒所有人:有些东西,给多少钱都不能换。 参考资料:日本愿投资3.5亿修高速,只为换回战犯遗骸,腾冲:这不是谈生意!——搜狐网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5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