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中国,罕见的说了些大实话!他表示:没有中国,就没有二战胜

现象研析所 2025-09-10 11:15:35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中国,罕见的说了些大实话!他表示:没有中国,就没有二战胜利,中国在二战胜利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古特雷斯表示,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是二战真正的开端。 古特雷斯的依据直指历史细节: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这场被多数西方史书一笔带过的冲突,实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点。 当欧洲还在为经济危机焦头烂额时,中国军民已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的烽火彻底点燃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4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按当时人口比例计算,相当于每4个家庭就有一人牺牲;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更超过5000亿美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村庄被焚毁、工厂被炸平、农田变荒野的惨状。但更关键的战略价值在于,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51个陆军师团中有35个深陷中国战场,这直接导致其无法与德国形成有效配合,轴心国“会师中亚”的狂妄计划彻底破产。 古特雷斯特别提到一个细节:1942年盟军制定“先欧后亚”战略时,中国战场的存在是前提条件。正是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拖住日军,才让美英得以集中资源先击败纳粹德国,再回师亚太。 这种战略牵制作用,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曾公开承认:“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这位秘书长选择在2025年这个特殊节点发声,背后有着双重历史坐标:今年既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二战胜利80周年。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时,中国是首个签字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国际舞台中心。 80年后,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在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古特雷斯直言:“中国如今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这种评价并非客套。从现实层面看,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已获得100多个国家支持,全球安全倡议为冲突地区提供调解方案,全球文明倡议则试图打破“文明冲突论”的桎梏。 更让古特雷斯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突破——当全球还在为能源转型争论不休时,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这些成果正通过“一带一路”惠及发展中国家。 但国际局势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古特雷斯在专访中多次提及“多极化过渡的煎熬期”:某些国家试图通过地缘博弈谋取私利,甚至出现否认二战历史、美化侵略行径的逆流。他以一战前的欧洲为例警告:“当时的多极格局缺乏多边协调机制,最终酿成灾难。今天的世界不能再重蹈覆辙。” 这种担忧与中国的立场不谋而合。从推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到促成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从向30多个国家派出抗疫专家组,到设立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古特雷斯观察到:“中国领导人具有清晰的战略眼光,既能制定长期目标,又能将愿景转化为具体行动。” 当专访接近尾声时,记者问及古特雷斯最想对世界说什么。他望向窗外波光粼粼的海河,缓缓说道:“80年前,人类用数千万条生命换来和平共识;今天,大家更需要铭记历史教训,避免新冷战思维,让多边主义真正落地。” 这句话,或许正是他选择在中国说出“大实话”的深层动机——当某些国家忙着修改历史教科书时,中国仍在用抗战精神激励后人,用发展成就证明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这场专访引发的讨论远未结束。有人质疑:承认中国贡献是否会削弱其他盟国的作用?也有人追问:在当今大国博弈中,中国如何平衡历史责任与现实利益?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古特雷斯那句“事实就是事实”的坦诚中。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段被重新审视的历史?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现象研析所

现象研析所

研析现象,解读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