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突访波多黎各,站在卡罗利纳国民警卫队基地的讲台上,一句话就点燃了加勒比的火药桶:“这不是演习,这是实战。” 与此同时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已经抵港,4500名海军陆战队员整装待命,10架F-35战机也要飞来凑热闹,美军动作频频,委内瑞拉则火速增兵边境,马杜罗喊话“准备迎战”,中俄伊也在暗中摩拳擦掌。 按照美方的说法,这次军事行动是“缉毒”,但看着这阵仗,连美国国会里的人都忍不住皱眉。七艘军舰、一艘核潜艇、4500名精锐部队外加10架F-35战机——这哪像是去抓毒贩,分明像是要打一场小型战争。 赫格塞思的讲话把美军定位得非常清楚:“我们要保护美国国土。”听上去冠冕堂皇,但这“国土”横跨海洋直接延伸到加勒比,显然不是为了抓几条毒鱼那么简单。 根据《纽约时报》9月8日报道,这次部署规模是近年来加勒比地区最大的一次。美军不仅进驻波多黎各,还在委内瑞拉邻近海域进行两栖演习,甚至打掉了一艘“从委内瑞拉出发的毒船”,船上11人当场死亡。 美国还不忘在法律战场上出招,悬赏5000万美元缉拿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理由是他涉嫌“通过犯罪组织向美国输送毒品”。 但问题在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早在今年8月的报告中指出,绝大多数可卡因是通过太平洋走私,而非加勒比海,这让人不禁怀疑,美军部署的定位系统,是不是有点“故意离谱”。 美方这套“扫毒即实战”的路数,其实是在执行一套熟悉的剧本:以全球安全为由,实则进行地缘压迫。赫格塞思说得直白,“我们要打击毒品恐怖分子”,但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毒贩”,可能不仅仅是走私分子,更可能是政治对手。 面对美军“大动作”,委内瑞拉没选择沉默,副总统罗德里格斯直接开怼:“GPS定位错了,美军打错人了。”她引用联合国数据反击,说加勒比海根本不是毒品主通道,美军要真想缉毒,建议他们转身去太平洋巡逻。 总统马杜罗更是火速部署2.5万士兵到边境,还警告说“这是百年来最大威胁”。这不是嘴上说说,9月4日,美军舰刚驶近委内瑞拉,两架委军战机就“极具挑衅性”地靠近,差点撞上。特朗普甚至跳出来放狠话:“再碰一下,我们就开火。” 委内瑞拉的应对战略很清晰:一边军事布防,一边外交喊话,再加上国际舞台上的“控诉”演出,尽量把自己摆在“受害者”位置。而在经济战线上,马杜罗也找到了“靠山”——中国。 9月4日一座由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投资的浮式石油生产平台停靠马拉开波湖,这可是个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大项目,目标是帮助委内瑞拉在明年底前将石油出口恢复到每天6万桶。 委内瑞拉方面强调,这只是商业合作,不带政治味道,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委合作的象征意义,远比石油本身更重。 而中国也保持了一贯的低调风格,没有直接介入美委纷争,但用实实在在的投资表达了对马杜罗政府的信任,正如《金融时报》分析指出,中国在拉美的布局并非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角色,不是“出头鸟”,而是“压舱石”。 波多黎各虽然是美国“海外属地”,但当地民众并不愿意被卷入这场美军大戏。9月7日,数十人在卡罗利纳基地外抗议,高举“不要战争”、“拒绝军事基地”等标语,表达了对美国军事化政策的反感。对他们来说,美军的存在并不是安全感,而是一种沉重的政治负担。 巴西也没闲着,总统卢拉公开批评美军在加勒比地区的部署是“火上浇油”,并警告说拉美国家不能再被当作大国斗争的棋盘,巴西作为南美最大国家,其发声具有标志性意义,显然这场对抗已经引发了地区连锁反应。 而在美国国内,反对声音也不断。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民主党人亚当·史密斯质问:“我们真的要让美军去打贩毒集团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这个疑问反映出美国内部对军事干预政策的分裂,毕竟把战斗机和核潜艇派去抓毒贩,怎么看都不是“成本最优解”。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美军在委内瑞拉周边的部署,已经不是单纯的“缉毒”能解释得清的,这是一次典型的“地缘试压”——既是对委内瑞拉政权的施压,也是在对外展示美军的全球存在力。 更微妙的是,这种施压恰好发生在中委合作深化、俄伊也在拉美频频露面的时刻。美军的动作,既是对马杜罗喊话,也是对北京和莫斯科的另一个暗示。 眼下加勒比海的局势像一根绷紧的弦,稍有不慎,就可能弹断。美军高调部署、委内瑞拉全面备战、拉美国家普遍反感,再加上大国在背后的角力,让这片海域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战争不一定爆发,但误判的风险正在升高。 这场围绕“扫毒”展开的角力,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毒品本身,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出发,加勒比是它西半球的“后院”,不容他人染指;而从委内瑞拉乃至中国的角度看,这片海域也逐渐成为打破单极霸权的突破口。 参考资料: 美防长突访“扫毒前线”,委内瑞拉批美方“定位错误” 2025-09-09 北京日报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突访波多黎各,站在卡罗利纳国民警卫队基地的讲台上,一句话就点
重楼读世界
2025-09-10 17:40:38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