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港口费上“打起来了!”特朗普政府搞了个狠招,要给中国船只收“过路费”,而且越收越贵:刚开始是中国船企的船,每吨货进美国港口得交50美元,到2028年还得涨到140美元;连中国造的集装箱船,哪怕不是中国公司运营,每趟也得交120到250美元,这招看着像“精准打击”,结果中国直接甩出三招,把特朗普的“算盘”砸得稀碎。 第一招就是换路线,不从美国港口过了。中国船只开始更多地停靠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港口,再通过陆路转运到美国。 2025年3月,从加拿大温哥华港运往中国的原油量就飙到了730万桶,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样一来,美国洛杉矶港的货运量增长明显放缓,2024年预算里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比上一年增长2%。 在南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港口合作越来越紧密,广西北部湾港2024年1到8月往来东盟国家的重箱量就有22万标箱,同比增长43%。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海铁联运班列开行量从2020年的4607列涨到2024年的10018列,年均增长21.4%,货物可以通过铁路直接从北部湾港运到中国西部,再转往其他地方。 正在建设的平陆运河已经完成77%的投资,明年通航后,从广西到东盟国家的航运距离能缩短不少,不用再绕道美国港口了。 第二招是对等反制,你收我钱,我也对你的船只收费。美国刚提出收费政策,中国商务部就明确表示反对,说这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虽然没有具体说收多少,但这态度已经很明确。 美国的航运企业和贸易团体急了,超过300个相关方都反对这项收费政策。因为全球约98%的船队都会受这费用影响,美国企业自己的成本也会大涨。有希腊航运专家就说,这其实就是另一种关税,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买单。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虑放宽政策,比如推迟实施、按船舶吨位收费,或者根据船队中中国制造船舶的比例调整费用,这说明中国的反制起到了作用。 第三招是改变规则,谁灵活谁就能掌握主动权。中国在航运规则上不断创新,2025年5月实施的长江干线新航行规则,把安徽到四川段的航行规则统一起来,优化了航路设置,减少了船舶交叉相遇的风险。 这一来,每年能为超过150万艘次船舶节省约25万吨燃油,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在国际上,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建立新的航运规则,上海港和德国汉堡港签约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推动船舶早日实现碳中和,这就是在制定新的环保航运标准。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2025年前5个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就增长了13%,北部湾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20年的505.2万标箱增加到2024年的901.5万标箱。 中国还参与建设了马来西亚关丹港,开通了“关丹港—北部湾港—中国川渝”的多式联运航线,让航运规则更符合实际贸易需求。 现在看来,特朗普政府的“过路费”算盘落了空。中国通过换路线、对等反制和改变规则这三招,不仅避开了高额费用,还拓展了新的航运通道,提高了在国际航运中的话语权。 美国港口的收入增长放缓,而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航运合作越来越红火,这就是灵活应对的结果。
中美昨晚发生了什么?几小时内连打两个电话,是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次。罕见!短短几个小
【7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