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张申府开始总结哲学立场,提出“实、活、中”三字人生观。“实”源于五四

博文忆览说 2025-09-11 12:06:07

1980年,张申府开始总结哲学立场,提出“实、活、中”三字人生观。“实”源于五四时期对真实的追求,是其大客观哲学的核心;“活”接近辩证唯物论,强调适应事物变化,反对教条;“中”即中庸之道,是他认为国家恢复所需的传统智慧。1982年,以这三字为题的《实、活、中》发表,虽调整了马克思乌托邦思想的表述,却忠实保留其核心思考。文中“人生至乐,乃在从从容容地对实、活、中的真知、实践”,成为他一生坚守信仰与操守的写照,也为其悠长生命写下恰当的墓志铭。 1979-1984年,汉学家舒衡哲与张申府在北京家中进行七十余小时对谈,成为张申府晚年梳理人生的契机。1980年6月舒衡哲离华前,张申府与李健生回忆过往,坦言中国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让自己难舍社会责任,虽承认国共间找第三条出路的尝试失败,但仍认可当年参与政治的选择。 历史学家赵俪生用诗句比喻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的忠贞,这印证了张申府关注知识分子历史责任的特质,他非中共党员时也常倾向中共,与梁漱溟遗世独立形成对比。在哲学与政治关系上,他坚持“政治不干涉哲学,哲学影响政治”,走向辩证唯物论并发起新启蒙运动,其哲学救世主义倾向与冯友兰钻研儒家人文主义的方向不同。 晚年张申府常有忏悔,愧疚1948年发表《呼吁和平》致与刘清扬感情破裂,后悔1925年冲动退党,自认缺乏政治智慧。1967年他在监视下整理生平大事记如实叙述经历,1979年平反后成为修正中共党史的重要资料来源,更看重自我平反。1980年他提出“实、活、中”三字人生观,1982年《实、活、中》发表,文中“人生至乐,乃在从从容容地对实、活、中的真知、实践”,成为其一生信仰与操守的写照。

0 阅读:0
博文忆览说

博文忆览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