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是中国把账本翻给世界看:北京那届花了四百多亿人民币建的鸟巢、水立方,赛后一年维护吃掉上亿元,里约主场馆杂草丛生、东京负债比福岛核废水还难排,国际奥委会现在改口“可持续”,其实就是没人愿意接盘。 当一个国家对聚光灯下的奥运光环挥手说“不”时,这可不是什么示弱或者退缩,这背后是一场关乎国家资产价值的深刻思考。 中国决定不申办2036年奥运会,其实是揭示了一个全球都在上演的剧本:奥运会这种顶级的“象征性资产”正在褪色,而那些实实在在、关乎民众幸福的“基础性资产”,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新尺子。 曾几何时,奥运主办权是所有国家梦寐以求的皇冠,但现在,这顶皇冠的光芒正变得越来越暗。你看看雅典,2004年的盛会过后,那些宏伟的场馆如今锈迹斑斑,成了流浪动物的家,那笔巨额开销甚至被看作是后来希腊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再把视线投向里约,一场狂欢过后,留下的不只是回忆,还有长满杂草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和变成犯罪温床的奥运村,给本就步履维艰的经济又添了一道伤疤。 最近的东京奥运会,简直就是一场用钱砸出来的教训。一场没有现场观众的比赛,却烧掉了约210亿美元,留下了一笔预计要还三十年的烂摊子,处理起来的难度,有人说堪比福岛核事故的善后。这笔账,让全世界都看清了,办奥运的风险有多大。 面对这股寒流,国际奥委会也只能改口号,开始提倡“可持续”。过去抢破头的主办权,现在变成了私下协商,像洛杉矶、巴黎这些未来的东道主,都是这么定下来的。 事实摆在眼前,当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象征性的荣耀时,这笔“资产”的吸引力自然就一落千丈。 所以,现在的选择,已经不是“能不能办”的实力问题,而是“值不值得办”的智慧问题了。任何一笔上百亿的投入,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砸进去超过400亿,换来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典。 可盛典过后呢?“鸟巢”每年的维护费就上亿,是个不折不扣的“碎钞机”。“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又是一笔好几亿的投资。当这些天文数字和民生需求摆在一起时,答案就变得清晰了。 这笔钱,要是用来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能让多少老人出门不再犯愁?要是用来多建几所学校,又能解决多少家庭的教育焦虑? 当一个国家开始认真比较一场十几天的盛会和民众长久的幸福时,它的发展逻辑就已经变了,变得更实在、更贴心。 说到底,一个国家到底强不强,最终还是要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我们的高铁四通八达,探测器登上了火星,上亿人告别了贫困……这些实打实的成就,早就建立起了新的国家自信,不再需要一场盛大的开幕式烟花来向世界证明什么。 真正的实力,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肌理,而不是贴在脸上的标签。国家发展目标的升级,就是从过去渴望“被世界看见”,转变为现在专注于“让人民过好”。 当交通不再拥堵,看病不再困难,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好学,这种踏踏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比任何金牌都更有分量。 把自己的家底经营好,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不仅是务实,更是一种成熟大国的从容。这本全新的“国家账本”写得很明白:真正的荣耀,不在于一瞬间的喝彩,而在于长久的安康。
“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是中国把账本翻给世界看:北京那届花了四百多亿人民
江娱不迟
2025-09-11 19:37:0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