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突然发出警告!美国大豆收获季,金黄遍野却死寂一片,来自中国的采购订单没有了,这个令人不安的“零订单”事实,正将美国农业推向“极其严峻”的危机深渊。 美国的大豆收获季节已经来临,田野一片金黄,本该是车水马龙的丰收景象,如今却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沉寂,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发出了警告。 称美国农业正面临一场“极其严峻”的危机,这场危机的震中,是一个简单得令人不安的事实,来自中国的采购订单一张都没有,要理解这场风暴的威力,得明白中国市场曾经的分量有多重。 在2018年之前的七年里,美国出口的大豆中,高达六成都运往了中国,这相当于美国大豆总产量的28%,即便是到了2023-24年度,美国运往中国的近2500万吨大豆,也比送往第二大市场欧盟的490万吨高出好几倍。 中国市场的地位,几乎是无可替代的,然而眼下这个最重要的客户却“消失”了,按照往年惯例,此时应该有8%到9%的大豆,已经登记售往中国。 拉格兰确认今年的记录是“零”,这种从巅峰到谷底的坠落,正是危机的引爆点,中国市场的沉默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主动选择。 最直接的原因是价格,额外的关税让美国大豆抵达中国港口后,彻底丧失了竞争,反观现在中国的进口大豆所需重心,放到了巴西身上,巴西的优势不止于价格。 他们近年来大力改善港口、疏通航道,物流效率大大提升,中国的采购网也没有闲着,正在全球铺开,去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5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三成。 满载大豆的专列,源源不断地驶入国境,甚至连埃塞俄比亚,也开始向中国出口非转基因大豆,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选择多的是。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强化自身的粮食安全,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加上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整整千万亩,中国对外部的依赖正在逐步降低。 因此美国大豆农面临的困境由此而生,但需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中国不想进口美国大豆,造成美国大豆滞销的原因在美国本身。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豆协会主席,会急促的发出警告声,呼吁美国内部重视这一点,但可惜的是没什么效果,目前这场风暴的“苦果”,从艾奥瓦州的农田,一路蔓延到伊利诺伊州的公路上。 这种恐慌迅速传导到了金融市场,美国大豆期货合约遭到疯狂抛售,价格急剧下跌,形成了一个看不到底的恶性循环,实体产业也未能幸免。 伊利诺伊州的一家货运公司,往年同期要调度200多辆卡车来运输大豆,今年只需要50辆就够了,大量的卡车闲置,司机无事可做,这已经不只是农业部门的问题,它威胁的是整个美国经济的稳定。 这场困局本身由美国挑起,美国政策的核心假设是,中国市场离不开美国大豆,但现实无情地证明,全球的采购渠道早已重塑,这并非短暂的市场波动。 一些农民考虑,明年干脆放弃大豆改种玉米,但这同样前景黯淡,因为中国可以从乌克兰、阿根廷等国,买到更便宜的玉米,美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正在受到挑战。 预警信号其实早已出现,早在今年4月拉格兰就向CNN表达过担忧,到了8月19日他更是直接致信总统特朗普,陈述农民们面临的财务绝境,然而警告并未能阻止局势的恶化。 正如拉格兰所言,失去中国市场将动摇美国农业的根基,毕竟大豆出口收入曾一度占到美国农业总收入的18%,“零订单”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是美国农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的缩影。
就在刚刚,一则来自美国大豆协会的警告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近日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