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埃及等全球文字看中文的优越性(7):汉字时代到来,大一统碾压字母文明现在除了

烨华聊商业 2025-09-13 16:15:07

从古埃及等全球文字看中文的优越性(7):汉字时代到来,大一统碾压字母文明

现在除了大中华地区和日本,全球都是字母文字。东亚都有英语教育,对字母文字熟悉。字母化地区的人对中文很不了解。

现代中国人与日本人会比较明白汉字的优势,但其实没多久。文字体系理论上,中文与字母文字各有优缺点,在不同时代发挥优劣。

汉字比字母文字复杂,众所周知学习门槛高。书写速度慢,写个汉字的时间能写4个字母,写100个音节汉字要1200笔,字母只要360笔。文字处理有技术困难,印刷、打字机、电脑输入都成问题。

“四大发明”里的活字印刷在中国其实没啥用,明朝印刷业活跃是靠雕版印刷。同期欧洲印刷术极大发展,70个字母快速大量低成本搞定排版。出版业帮助欧洲知识体系飞速发展,字母文明起飞。科学上用字母进行公式抽象思维是必须的,欧洲文艺复兴科学大发展,“a, b, x, y”作为变量没有原意干扰,比汉字合适。

近代中国衰落到底时,人们容易看到字母文字的优势。民国时公开主张废除汉字的有,钱玄同、吴稚晖、鲁迅、蔡元培、刘半农、周有光等。他们想用拉丁字母或世界语取代汉字,快速实现国民教育普及。“不废除汉字,中国必亡”是流行观点。运动在1920年代达到高潮,促进了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及汉语拼音的推行,实际是“保留汉字,附加拼音”的妥协路线。

注音字母北洋政府1918年公布,1920年增订至40个符号。“ㄅㄆㄇㄈㄪㄉㄊㄋㄌ 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是声母,“ㄚㄛ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是韵母,大陆用到1958年,现在台湾还在用。国语罗马字和拼音差不多,声调用字母变化来标很失败。如山西是Shanxi,陕西 是Shaanxi,这个保留至今。这些都是学者的贡献,中文引入字母拼音是必须的,字母已成为中文世界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历史上日本、朝鲜、越南用过很长时间的汉字,但发音是本国语言。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出现过“废除汉字全面字母化”的激进主张,但最终保留了“汉字+假名”的混合文字体系。越南完全废除汉字(以及模仿的喃字),全面字母化了。韩国和朝鲜在二战后确立了字母文字谚文的官方地位,形式上废除汉字了,但学校里会教认汉字。

日本常用汉字有2136个,小学教1026个,初高中教另外1110个。朝鲜从小学到中学教2000个汉字,大学教1000个汉字,为了认古代文献而非日常使用。韩国汉字变选修课,但给小孩取名、身份证上必须有汉字名。真正日常使用很多汉字的,只有大中华地区和日本人。

随着东亚在全球科技经济崛起,汉字的优势体现出来了。个人认为汉字最大优势是有利于统一。东亚不说汉语的都用了汉字上千年,汉字之强大可见一斑。有汉字,中国统一就是自然趋势,和其它国家对比鲜明。

现在面积较大的国家,基本全在新大陆、无人区。如俄罗斯、加拿大地盘大主要靠西伯利亚、北极的无人区。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都是新大陆,欧洲人取代土著人口。古代历史上有不少人口密集区的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古罗马、阿拉伯帝国、奥特曼土耳其等等,基本都解体了。

中国是旧大陆唯一从古至今面积都很大的国家,即使分裂也会“分久必合”。核心原因就是汉字。个人坚定地认为,如果中国古代是字母化文字,现在会是欧洲那样有很多国家。有汉字,所有地区都是同样的文字,方言受汉字引导,不会变异失控。汉字承载的文化全国通行,哪都能读懂唐诗宋词,有文化吸引力。汉字在文学层面,比字母文字明显要丰富,翻译外国文字往往能大增意境。

字母文字只是形势上统一,但语言内核差异很大,发音和拼写不同。例如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东西并列,到处推广拉丁字母。但古罗马从来都是多语共存,行政层面用拉丁语。各族接受拉丁字母没问题,但还是自己的语言,文化上是分裂的。而秦汉时代中国走向大一统,汉字二维化表意又表音,不可能有分支,从文化上是真统一了。

进入现代,中文在电脑的帮助下,印刷类技术问题全部消失。识字教育难度大是假象,没人不会,反而有很多优点。小孩会认汉字就不笨,初中生在全球就是优质劳动力,工厂干活理解技术名词不难。字母文字国家基础教育按中国标准大部分是文盲,单词量太差。

互联网与大模型的信息时代,用中文思考有优势。科技门类细分,字母文字无法应对单词爆炸,有些西方学者领悟到出路是二维文字。这个问题只有汉字能丝滑解决,所以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远快于全球字母文字国家。

有两次信息时代学习革命,互联网搜索、大模型知识体系。个人体会,可以在多个领域迅速学习,达到能与专家对话的水平。这可能是中文学习知识特有的优势。

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汉字帮助中国实现大一统,在现代依靠信息化克服了二维文字的缺陷。汉字的二维长处完全发挥出来,正在碾压一维的字母文明了。

(全文完)

0 阅读:5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