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在台湾省混不下去,做节目高喊:我祖宗是欧洲英国人!结果台湾省也不惯着黄秋生

诗酒花茶度余生 2025-09-15 03:34:16

黄秋生在台湾省混不下去,做节目高喊:我祖宗是欧洲英国人!结果台湾省也不惯着黄秋生,没有节目和通告,最终被迫回香港谋生! 黄秋生这几年在两岸三地的演艺路越走越窄,说到底还是自己亲手打破了演员和观众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就拿今年上映的《酱园弄》来说,陈可辛导演特意请他来站台撑场面,本想借点话题度带动票房,结果首映三天票房连五十万港币都没到,这点成绩放在香港电影市场里,简直就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连点像样的涟漪都没激起。 要知道早在 2017 年,他主演的《失眠》在台湾上映一周就能轻松拿下 850 万票房,前后对比之下,这落差就像坐了过山车,只不过他是一路向下俯冲。 观众的态度从来都藏不住,尤其是在花钱买票这件事上更是实打实。黄秋生这些年的操作早就把自己的信任账户透支干净了。 2021 年他在脸书宣传舞台剧时,就因为网友一句 "别来台湾" 的留言,当场恼羞成怒宣称 "我祖宗是欧洲人",这番言论当时就引来了一片嘲讽,有网友直接戳穿 "你英国父亲在你四岁时就抛弃了你和中国母亲,只认父亲不认母亲,对得起生你养你的人吗"。 这还不算完,早在 2014 年他就为非法 "占中" 活动站台,2019 年更是在社交平台贴出纳粹迫害犹太人与香港警察执法的对比照片,把执法警察比作 "纳粹",这些操作在观众心里早就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后来他还跑去申请英国国籍,被移民局以 "资料不足" 驳回后,居然抱怨 "东方容不下我的西方血统",这种数典忘祖的言论,谁听了能舒服? 台湾市场最先对他关上了大门。本来他在台湾还有些节目通告可接,结果这番 "欧洲祖宗" 言论一出,观众直接用脚投票,再也没人愿意找他合作,最后只能灰溜溜回香港谋生。 这其实不难理解,现在观众对艺人的立场看得比什么都重,尤其是涉及国家认同的底线问题,谁碰谁翻车。就像周启生当年狂言 "HK not China",后来想回内地开演唱会捞金,结果官宣不到 12 小时就被 50 万条抵制评论淹没,退票率飙到 92%,最后只能草草取消;赵学而因为点赞港独分子文章,哪怕靠 "木婉清" 积累的角色滤镜也救不了场,演唱会同样无人问津。这些例子都在说明,观众心里有杆秤,你对这片土地是什么态度,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回到香港市场,《酱园弄》的票房惨淡其实早有预兆。黄秋生巅峰时期也算票房保证,但这几年能接到的像样角色越来越少,演出市场严重萎缩,只能靠小型演出维持生计。 陈可辛这次请他站台,估计是想赌一把话题流量,可惜没算到观众的抵触情绪这么强烈。现在的观众早就不是只看演技的年代了,尤其是 90 后、00 后观众里,78% 的人明确表示 "不会为立场错误的艺人消费"。 这种价值观的觉醒让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变了天,以前可能靠一部作品就能翻红,现在只要触碰底线,再多的演技也救不回口碑。 其实娱乐圈从来都不缺类似的例子,前段时间《浪浪山小妖怪》本来口碑票房双丰收,就因为请了傅首尔和苏敏站台时聊偏了话题,把合家欢动画聊成了离婚辩论会,结果第二天票房就蒸发 500 多万,评分从 9.8 掉到 8.9。 这说明观众对艺人的言行有多敏感,尤其是当艺人的价值观和作品传递的精神相悖时,抵触情绪只会更强烈。黄秋生的问题更严重,他不是一次说错话,而是长期在立场问题上踩红线,就像银行账户长期透支,最后必然被冻结。 资本向来是最现实的,看到观众不买账,自然不会再冒险投资。以前黄秋生凭着《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无间道》这些作品积累的名气,还能拿到不错的资源,但现在制片方选演员时,除了演技更会考虑风险。 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拍出来的作品,因为一个演员的争议而血本无归。反观刘德华、古天乐这些艺人,几十年如一日传递家国情怀,汶川地震时捐款超千万,用实际行动赢得观众尊重,自然能保持长红。 这对比之下,黄秋生的境遇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娱乐圈最朴素的生存逻辑:观众可以为好作品买单,但绝不会为错误立场买单。 信任这东西就像手机信号,平时感觉不到存在,一旦失去才发现寸步难行。黄秋生从曾经的影帝到如今票房惨淡,说到底就是亲手掐断了和观众之间的信号。 台湾市场的冷遇,香港票房的低迷,都是观众用最真实的反馈告诉他:演员的立身之本不光是演技,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的观众眼睛亮得很,你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是什么态度,大家心里清清楚楚,最后都会体现在票房和口碑上。毕竟电影票钱在观众自己口袋里,花不花,花给谁,永远是观众说了算。

0 阅读:64
诗酒花茶度余生

诗酒花茶度余生

诗酒花茶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