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后,北方归一。曹操坐拥河北、控制中原,天下九州有其五。手握兵权,智谋兼备,谁也想不到,他在赤壁折戟。不是败在兵力,不是输在地形,而是败给了湿热、瘴气,还有人心。 袁绍军队南下进攻曹操,两军在官渡陷入僵持。 曹操军队焚毁袁绍军的粮草,导致袁绍军士气大跌,最终曹操大败袁绍主力。这场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汉朝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只带着八百骑兵逃回北方。 他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谋士田丰的建议,却又听信逢纪的谗言,最终导致田丰被杀。袁绍在两年后去世,他的儿子袁尚、袁谭继续与曹操对抗。 曹操并没有停下统一北方的脚步。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大军远征,大败乌桓和袁氏残余势力的联军,斩杀了乌桓首领蹋顿。 袁尚逃往辽东,最终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至此,曹操基本上完成了汉朝北方的统一大业。 统一北方后,曹操的势力范围覆盖了当时东汉十三州的绝大部分。 东汉时期虽然名义上有十三州,但实际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弱化的时代,各州刺史或州牧权力很大。 曹操的地盘具体包括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并州、幽州等。 可以说,整个北方地区,除了辽东公孙氏割据外,基本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到了公元220年,曹魏正式建立时,曹操家族实际拥有凉州、雍州、司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 尤其是在冀州,曹操将原有幽、并、冀三州的大部分范围都纳入其中,使冀州成为北方最大的行政区域。 尽管在荆州和扬州,曹操只占据了部分地区,但总体而言,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已经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广阔、最富庶的土地,实力远超其他诸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农历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南征,目标直指荆州刺史刘表。 八月,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选择投降曹操。这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实力进一步增强。 寄居在荆州的刘备仓皇南逃,在长坂坡被曹操的精锐骑兵击溃。 刘备带着少量人马继续向东逃亡,最终抵达夏口,在那里与江东的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同年十二月,曹操继续向夏口进军,准备一举荡平孙刘联军。 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领军队与刘备会合,两军在长江赤壁遭遇曹军。 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的惨败告终。 曹操带着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却败给了不到六万的孙刘联军。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曹操的水军实力太弱。 曹操的军队以北方步骑兵为主,不习水战。虽然他收编了刘表的荆州水军,但这些水军并非曹操嫡系,忠诚度存疑。 而且北方士兵对水上作战本就陌生,容易晕船呕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采取了“连环船”的策略,将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希望减少颠簸,方便士兵在船上行动。这个策略在后期却成了致命弱点。 其次是军中瘟疫爆发。 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加上长时间的行军和水土不服,军中瘟疫蔓延,大大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 曹操在写给孙权的信中也承认了瘟疫的影响。 再者,火攻是曹操失败的关键。 孙权军的将领黄盖诈降,假装投靠曹操。黄盖趁曹操不备,率领满载引火物的船只驶向曹军水寨,然后点火烧船。 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到曹操的连环船上,火光冲天,曹军损失惨重。 孙刘联军趁着曹军大乱,发动猛攻,曹军彻底溃败。 曹操不得不率领残部狼狈北撤。 赤壁之战的失败对曹操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不仅终结了他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美梦,更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首先,曹魏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削弱,短时间内无法再次组织大规模南征。 其次,刘备和孙权因此获得了稳定的根据地。刘备得以站稳荆州,孙权则巩固了江东统治,军事实力大为提升。 战后,曹操留下曹仁、徐晃等人镇守江陵,自己则率军北返。 随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瓜分荆州,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赤壁之战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走向,为三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后,北方归一。曹操坐拥河北、控制中原,天下九州有其五。手握兵权,智谋兼备,
历史透视眼
2025-09-15 11:03:0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