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终于感受到,被人卡脖子的痛了。 印度空军采购法国战机的历史挺长,1980年代

落叶随风呀 2025-09-15 16:00:28

莫迪终于感受到,被人卡脖子的痛了。 印度空军采购法国战机的历史挺长,1980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候,印度跟法国达索公司签合同,买了49架幻影2000战斗机,第一批1985年到货。这些飞机当时是印度防空的主力,用来提升对地打击和空中拦截能力。可法国从一开始就留了一手,维护手册全用法语写,关键参数还遮遮掩掩,印度工程师想自己修都费劲。到了2016年,印度又批了36架阵风战斗机,总价80亿美元左右,每架超2亿美元。这批飞机带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本该帮印度空军在南亚保持领先。可采购合同里,法国公司死活不松口技术转移,源代码就是不给,印度想整合本土导弹都卡壳。 这种技术封锁不是新鲜事,早年幻影2000就这么玩过。印度空军想升级这些老飞机,换个导航系统或导弹接口,法国报价高得离谱,比买新机还贵。空军维护基地里,零件短缺,法国断供导弹系统时,印度只能干瞪眼。阵风上问题更严重,2025年上半年,法国达索公司明确拒绝提供源代码,这代码管着雷达算法和抗干扰模块,没它,印度没法优化电子系统。空军想装本土武器如阿斯特拉导弹,得改软件,可法国说不行,得运回巴黎改。结果,印度空军在边境巡逻时,阵风雷达性能打折,探测距离短,电子战能力弱。 对比巴基斯坦空军,差距就拉开了。巴基斯坦从2007年起跟中国合作生产枭龙战斗机,JF-17系列,技术转让一步步来,现在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导弹,电子干扰能力强。巴基斯坦空军用这些机在演习中占上风,印度阵风和幻影2000就显得吃力。法国这么卡脖子,说白了是防印度学技术。印度以前拆俄罗斯米格-21搞出光辉战机,花了三十年才勉强上天,法国怕重蹈覆辙。印度军工底子薄,靠买买买堆实力,可一遇技术壁垒,就露馅。 莫迪上台后喊“印度制造”,国防领域投了不少钱,可成效有限。光辉战斗机项目1983年启动,2015年才初步服役,发动机靠美国通用电气供应,雷达借以色列技术,复合材料从法国进口,产量少,成本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2013年下水,2022年服役,钢板用俄罗斯的,设计参考意大利,舰载机还得求外购,动力系统调了好几回。印度国防生产2023-24财年到1.27万亿卢比,比十年前涨了不少,可核心部件还依赖进口。法国把印度当提款机,高价卖低配,售后还坑。其他国家也学,美国卖F-16扣源代码,俄罗斯修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坐地起价。印度空军现在法国飞机占比大,维护全看法国脸色,电子战水平被巴基斯坦压着打。 这事让莫迪政府警醒,国防自立不能光说不练。印度军工体系问题多,官僚作风重,效率低,人才外流。法国拒绝源代码,直接影响阵风升级,印度空军在区域对抗中被动。巴基斯坦抱中国合作,从枭龙到红旗导弹,吃透技术,现在电子战反超印度。印度得学学,集中力量搞自主研发,攻克发动机和雷达瓶颈。长远看,坚持自力更生是硬道理,摆脱外方控制,才能稳住国防根基。印度这些年吃够了依赖的亏,莫迪终于尝到被卡脖子的滋味。

0 阅读:45
落叶随风呀

落叶随风呀

恰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