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执法检查:别把“避责”当成首要目标 最近在和安全同行交流时,听到一种说法

雪巧的职场 2025-09-18 07:22:28

安全执法检查:别把“避责”当成首要目标 最近在和安全同行交流时,听到一种说法:“搞检查,首要不是规避安全隐患,而是规避风险责任”。这话乍一听有点扎心,却也反映了部分场景下的现实困惑。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把“避责”当首要目标,其实是走进了安全管理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安全检查的核心到底该是什么。 一、“避责”≠“安全”,本末倒置有隐患 如果检查只盯着“如何不担责”,很容易出现“形式化检查”:比如只看资料是否齐全、签字是否到位,却对现场的设备老化、通道堵塞等实际隐患视而不见;或者发现问题后只要求整改报备,却不跟踪整改效果。 这种“纸面合规”的做法,看似规避了当下的责任风险,实则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事故发生,即便检查记录再完善,也无法掩盖“未消除隐患”的本质,最终还是要承担相应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不仅会被责令整改,还可能面临罚款、停产停业等处罚,这正是对“重避责、轻隐患”行为的警示。 二、消除隐患,才是最根本的“避责” 其实,“消除安全隐患”和“规避风险责任”从来不是对立的,前者恰恰是后者的根本前提。真正负责任的检查,应该把重心放在“找隐患、改隐患”上: 检查时多走现场,重点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而非只查台账; 发现隐患后,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确保隐患真整改、改到位; 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隐患反弹,形成闭环管理。 当现场的安全隐患被逐一消除,事故发生的概率自然会降低,这才是对企业、对员工、对自己最有效的“避责”方式。 安全检查的初心,是为了守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把“避责”当成首要目标,就偏离了安全管理的本质。希望每一位安全从业者都能守住初心,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消除隐患上,让安全检查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防护盾”。 如果你在安全检查中遇到过类似的困惑,或有好的经验做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实用的安全管理知识。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