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 3 个肾囊肿就怕恶化?肾病专家拍桌怒怼:瞎开刀干啥!这方子让囊肿自己 “走” 不少朋友私信问我:“陈主任,我查出 3 个肾囊肿,最大的都快 5cm 了,是不是要恶化啊?”“听说囊肿超过 5cm 就得手术,我要不要赶紧开刀?” 每次看到这种焦虑,我都想强调:遇到多个肾囊肿,别急着手术,先读懂身体发出的 “肾脏预警”—— 囊肿是肾脏失衡的信号,该给肾脏 “松绑” 了。 我跟肾囊肿、肾结石、各类肾炎打交道三十年。见过太多人因为肾囊肿问题忧心忡忡,没弄清楚性质就急着要求手术。所以我经常科普:能用中医调理的,不轻易建议手术;能保住肾脏正常功能的,绝不让患者白白挨一刀。最终目标都是让囊肿缩小不复发,帮助肾脏恢复正常的气化功能。 前段时间接诊的赵先生,48 岁,他近几个月来总感觉腰部隐隐作痛,有时还觉得浑身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累得不行。晚上起夜次数也变多了,睡眠质量很差,为此他十分焦虑,体重也下降了不少。 我先看他的检查报告:双肾多发囊肿(最大 4.8cm),肾脏形态基本正常,无恶变指征(如囊肿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异常等)。再看舌脉 ——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我问他:“平时是不是压力很大,精神总紧绷着?还爱吃生冷食物,不爱运动?” 赵先生惊讶地说:“您说得太对了!我工作压力大,经常吃冷饮解压,又没时间运动,难道这些对肾脏影响这么大吗?” 其实赵先生的情况,从中医角度来看,根源是 “脾肾亏虚、水湿痰凝”。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湿,长期压力大伤肾,再加上爱吃生冷,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生,凝聚成痰,痰湿与瘀血互结,积聚在肾脏,就形成了囊肿。这时即便手术切除囊肿,如果体内 “脾肾亏虚、水湿痰凝的环境” 没有改变,囊肿可能还会再长,而且手术对肾脏也会造成一定损伤,影响肾脏功能。 调理的核心是 “健脾补肾、利水渗湿、化痰软坚”。我以黄芪为主药,它能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增强脾肾的功能,像给肾脏注入一股动力,推动水湿运化。 对付多发肾囊肿,需配伍成方:黄芪(健脾补肾,增强运化),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补脾之力),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排出体内多余水湿),山药(补脾益肾,平补三阴),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散肾脏瘀血阻滞),浙贝母、夏枯草(化痰软坚,使囊肿软化缩小),甘草(调和诸药)。(仅供参考,切勿自行用药) 这个方子兼顾健脾、补肾、利水、化痰、散瘀,从根源上改善肾脏内环境。赵先生坚持调理了四个月,复查时状态大为改观:腰部疼痛基本消失,浑身也有劲儿了,晚上起夜次数减少,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超声检查显示:最大囊肿缩小到 2cm,小囊肿也明显变小。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中药能让囊肿缩小,早知道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这几类人易成 “肾囊肿体质”: 1.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肾主藏精,精神压力过大会耗伤肾精,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水液代谢失常,痰瘀易积聚成囊肿。 2. 贪凉饮冷、饮食不节: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生,日久成痰,与瘀血互结于肾脏,引发囊肿。 3. 久坐少动、缺乏锻炼:久坐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肾脏的气血流通,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为囊肿的形成创造条件。 我从医多年,始终秉持 “中医辨证论治为根本,中西结合护肾” 的理念。遇到肾囊肿患者,先辨别是良性还是恶性,分析患者体质类型,结合西医检查结果给出合理方案 —— 能调理就不手术,最大程度保护肾脏功能。这些年,不少患者的囊肿都缩小了,不用再担心手术风险,肾脏功能也保持良好。
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中医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脾胃
【5评论】【2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