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中国如果没有周恩来,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

历史破局者 2025-09-19 15:01:52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中国如果没有周恩来,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周恩来生在1898年,江苏淮安人,早年家境不算太差,但丧父后跟着舅舅去天津念书,南开学校那会儿,他就接触到新思想。五四运动一闹腾,他直接投身进去,在天津街头组织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1919年的事儿,搁现在想来,也挺有胆量的。那时候中国乱成一锅粥,列强欺负,军阀混战,他选择出国,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一边打工一边学马克思主义。工厂里干活,油污满手,晚上还得开会讨论,挺苦的。但就是在那,他帮着建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联络同志,办刊物宣传,奠定了不少基础。回国后,1924年进黄埔军校当政治部副主任,帮着国民党筹建党军,顺带推动国共合作。 南昌起义是1927年,周恩来任前委书记,领导那场武装反抗国民党清党的行动。枪声一响,就拉开了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的序幕。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损失不小,但他协调指挥,坚持下来。之后上海工人起义,他又上手组织,工人罢工武装化,短暂控制了部分城区。这一系列动作,等于给革命点燃了第一把火。说起来,周恩来在早期革命里头,最突出的就是组织能力和联络本事。他跑前跑后,建党务,搞情报,避开国民党追捕,帮着把散了的同志拢起来。长征那几年,他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负责后勤和协调,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部队纪律靠他维持,行军路线也多半是他和别人商量定的。没这层稳扎稳打,革命队伍早散架了。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去重庆谈判,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谈合作。统战工作他抓得紧,拉拢中间派,扩大抗日阵营。李宗仁他们这些国民党将领,后来都承认,周恩来视野宽,谈判时总能抓住要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阎锡山夸他神才,张治中说进步多亏他指导,冯玉祥讲他缜密精细。这些评价不是空穴来风,都是从实际接触中来的。周恩来不光在内政上稳,还在外交上早早布局。1945年重庆谈判,他代表一方,谈得有来有往,签下双十协定,虽然后来没全兑现,但为解放战争争取了时间。解放战争打响,他指挥淮海战役后勤,补给线拉得长,部队推进顺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上总理,第一件事就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土改分地,工业起步,一步步来,奠定基础。 周恩来一生清廉,到1976年1月8日逝世时,77岁,因膀胱癌在北京医院离去。消息一出,北京街头民众自发悼念,队伍长长地排着。葬礼那天,百万群众送行,车队沿街缓慢前行。没留财产给子女,自己也没积攒,全部献给国家。这事儿,现在想来,挺让人感慨的。他走后,中国进入新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农村联产承包,农民积极性高,粮食产量上去了。工业调整,乡镇企业冒头,产品多样。1980年代,特区设立,深圳从渔村变城市,高楼林立,外资进来。1990年代,加入WTO,贸易额飙升,出口全球。进入21世纪,高铁网络铺开,京沪线时速350公里,连接各地。互联网普及,手机支付日常化,电商改变生活。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脱贫攻坚完成,农村公路通村。教育医疗进步,大学扩招,医院设备先进。这些变化,延续了周恩来生前规划,像工业基础、外交布局,都在后续发酵。只是他没机会看到如今的模样,国家强盛,人民日子好过,这大概是他最盼的吧。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