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拥有清华和北大双头衔的高材生李永乐,毕业后在北京求职,却处处碰壁,外企不要他,世界500强拒绝他,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回到老家吉林,应聘物理老师,校长看着他的简历,直言:当老师工资只有4000,还很辛苦,可没想到李永乐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校长记了一辈子...... 1983年,李永乐出生在吉林市一个普通家庭,与许多孩子不同,他从中学时期就对数学和物理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和天赋,那时的他,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数千万人的"网络老师"。 高三那年,凭借出色的成绩,李永乐获得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保送名额,要知道,这可是无数理科生梦寐以求的殊荣! 随后,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在学术上可谓是"双响炮",在大学期间,他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简直就是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李永乐在大学时期也曾经"不务正业",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李永乐把大量精力放在了社团活动和打游戏上,甚至为了这些所谓的"爱好"逃课。 直到临近毕业,他才猛然惊醒:前路茫茫,自己却几乎没有做任何准备,面对就业的压力,李永乐选择了考研,进入清华电子工程专业深造。 这个决定看似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实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带着清华北大的双重光环,李永乐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求职之路,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然而,在面试中,李永乐每次面对面试官的回答过于的直接,这使得的求职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最终,在父亲的建议下,李永乐决定转行当老师,尽管月薪只有4000元,远低于他的预期,但他认为,教书育人比追逐金钱更有价值,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李永乐带着简历走进人大附中时,校长看到他的学历背景后惊讶不已,再三询问,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校长坦言:当老师工资不高,还很辛苦。 可李永乐的回答很简单:他想培养更多物理人才,钱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回答既打动了校长,也让一些人觉得他"浪费才华",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中学教书,简直是"大材小用"。 但李永乐不这么认为,他相信,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能否点燃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带着这份初心,他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走上讲台后,李永乐很快发现: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太过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尝试创新。 他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公式,而是通过丰富的实验和生活实例,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这种教学方式很快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们不再畏惧物理,而是开始主动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李永乐的课堂,成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 李永乐的影响力不仅限于课堂,他开始在网络平台上传科普视频,用"板书+口述"的传统教学方式,解释复杂的科学知识。 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却出奇地有效,他的视频主题广泛,从基础物理、数学到前沿科技、社会热点,都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析。 他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网红后,李永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教育初心,他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公益活动,致力于让更多孩子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特别关注教育公平问题,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不论家庭背景如何。 为此,他不仅免费分享教学视频,还推动学校采用互动性强的科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李永乐看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育理念,与他的科普工作相辅相成,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风格。 如今,李永乐的全网粉丝已突破3000万,他不再只是一名普通教师,而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科普网红。 他的"清北学霸"背景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他的教学经验帮助他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则是他持续创作的动力源泉。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无论是在校园里教书育人,还是在网络上传播科学知识,只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和原则,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太恐怖了!北大首位“80后”副校长任羽中竟然主动投案!他上任仅一年半。跟那个当汉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