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文网9月18日报道:“自从特朗普在2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北京方面

史鉴奇谈 2025-09-21 13:59:24

纽约时报中文网9月18日报道:“自从特朗普在2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北京方面采取报复措施,全面停止购买美国大豆。这个决定给北达科他州的农民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在此之前,该州超过70%的大豆都出口到中国。除非中国同意在贸易协议中恢复采购,否则依赖中国市场的农民将面临惨重损失。”   北达科他州的农民现在真是欲哭无泪。该州超过70%的大豆原本都指望卖到中国,如今这些金黄的豆子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或者被农民绝望地搅碎。加克尔兄弟的农场已经传了76年,如今头一遭面临4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他们站在田边无奈地说:“这一切完全没必要。美国并不是被谁逼到这一步的。”   贸易战引发的这场大豆危机,正在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引发连锁反应。大豆价格已经暴跌至每蒲式耳8美元,远低于12.05美元的生产成本。银行开始收紧农业贷款,不良率飙升至十年来的最高点6.2%。连农业机械巨头约翰迪尔都不得不裁员238人。这让人不禁想起1980年代那场拖垮美国农业近十年的危机,而这次可能更严重。   中国过去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每年进口量占全球六成以上,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价值达120亿美元。但贸易战改变了这一切——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的总关税现已达34%,使美国大豆的价格高于巴西大豆。中国企业如今更多地转向巴西采购,2024年从巴西进口的比例已飙升至71%,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更是激增400%。   美国农民现在真是进退两难。一方面,他们急切希望政府能与中国达成协议恢复贸易;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寻找临时储存方案,避免在市场最低谷时抛售。一些农民开始使用白色塑料袋或备用仓来储存大豆,北达科他州的仓储公司也在加紧建造临时存储设施,甚至准备把近20万吨大豆堆放在沥青地面上用防水布覆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本人就是北达科他州的大地主,拥有价值约1.78亿元人民币的农田。这些土地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而该州大部分农产品原本都出口到中国。尽管道德协议要求他出售这些资产,但他至今仍未完全脱手。现在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他的土地要想卖出去恐怕更难了。   这场大豆贸易战还暴露了美国单一作物经济的脆弱性。北达科他州大豆产量70%销往中国的贸易模式,本质上与19世纪拉丁美洲的“香蕉共和国”单一经济结构有着相似风险。全球化带来的专业化分工效益,正在被地缘政治风险对冲。   与此同时,中国却通过多元化采购和提升自身生产能力,成功构建了更具韧性的粮食安全体系。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五年内增加25%,预计国内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并拥有高达4500万吨的战略储备。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推广也进一步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特朗普政府虽然承诺提供农业补贴,但这些援助无法及时缓解当前危机。国会议员们讨论的援助计划要到下一季收获时才能惠及多数农户。北达科他州大豆种植者协会主席贾斯汀·舍洛克焦虑地表示:“如果未来几周还达不成协议,这会把原本是一年的问题变成长期困局。”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场冲突正在催生全球农业贸易格局的变革。俄罗斯远东地区正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预计2024年对华出口将突破200万吨。非洲莫桑比克“万顷大豆计划”在中国农业技术援助下加快推进。甚至沙特阿拉伯都开始利用沙漠农业技术试验大豆种植。这些分散化的生产尝试,正在动摇传统大豆出口国的垄断地位。   这场大豆博弈最终揭示了: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只会造成双输局面。美国农民成为了政治博弈的首批受害者,他们的困境提醒着世人——粮食安全永远不能寄托于他人的田野。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