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手机在世界市场销声匿迹了?
简单来说,以前的电子产品是品类,放音乐、打电话、看视频、拍摄,各管各的,日本人喜欢钻牛角尖,把一个品类做绝。智能手机是串接不同需求端口,今天卷信号,明天拍照,后天又AI了,日本人在生态构筑能力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
日本的硬件都做得挺好的,就是软件至今没有一个领域是像样。举个例子,他们的软件特别拉胯,传个图片去手机,要建立制定文件名的文件夹,图片的名字也要改成指定的。
日本总想搞一个自己封闭的生态链,最后很多领域都把自己搞死了。日本知名企业普遍自我感觉很好,毕竟经历过辉煌时期有了口碑,吃老本!加上日企大公司组织架构很臃肿,要搞点创新是真的费劲。
日本人还老想搞垄断,结果就封住自己了。氢能源车也是如此,没人陪他玩。日本最擅长的就是在一个产业控制下游的专利技术,然后把难度大,投入高的上游给别人,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以前的DVD标清,制冷机,等离子电视,还有现在的氢能源都是如此,最后搞得别人不和他玩了。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手机也崛起了。从小米崛起那个年代开始,就像雷军说的“为快不破”是中国消费产品立身的根本,快速的产品迭代,在销售运动中不断改进。按世界上大多数的产品设计,包括日本,都还在长时间决策磨合,最终推出产品,他们的决策太长没有快速反应能力,快马拖死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