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报复,果然来了!巴基斯坦前脚刚和沙特“结盟”,美国后脚就在联合国,给巴境内的恐怖组织“松绑”。但这恰恰证明,巴铁走对了路。现在,是时候学习以色列,在阿富汗边境,建立一个“非接触缓冲区”了! 沙特王储小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利雅得紧紧拥抱的画面,成了中东地缘政治的标志性瞬间。两国签署的《战略共同防御协议》白纸黑字写着:任何对沙特的攻击就是攻击巴基斯坦,反之亦然。 这份协议背后是沙特对美国安保承诺的彻底失望——当以色列战机空袭卡塔尔首都时,美国连句像样的谴责都没有,更别提保护盟友了。 沙特终于明白,中东的安全不能指望远在华盛顿的“保护伞”,而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核国家,成了最可靠的靠山。 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在联合国的动作就来了。美国国务院突然宣布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列为“外国恐怖组织”。 表面看是反恐升级,实则暗藏玄机。要知道,这个组织长期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活动,专门袭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今年3月还劫持了“贾法尔特快”列车,造成31人死亡。美国早知道这些,却偏偏在沙巴结盟后“突然重视”,时机微妙得让人不得不多想。 巴基斯坦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出的警告更值得玩味。巴常驻联合国代表艾哈迈德大使点名阿富汗境内活跃着60多个恐怖训练营,巴基斯坦塔利班、“基地”组织、俾路支解放军等在此联合训练、交易武器,仅本月就有12名巴士兵在边境冲突中殉职。 更棘手的是,这些组织还利用网络空间煽动恐怖袭击,近70个源自阿富汗的极端账号正在疯狂传播仇恨。当美国在联合国“松绑”恐怖组织认定时,这些武装分子正在阿富汗边境磨刀霍霍。 以色列在加沙的“缓冲区”策略或许能提供某种启示。以军在加沙边境强行开辟一英里深的隔离带,虽然引发国际争议,却有效阻断了哈马斯的渗透通道。 加沙民众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但以色列的安全确实得到了强化。巴基斯坦面临的威胁更复杂:阿富汗边境的恐怖组织不仅有地面营地,还有网络宣传链,常规防御难以奏效。 现在巴基斯坦需要的正是这种“非接触缓冲区”。不是简单复制以色列的物理隔离,而是结合现代科技构建立体防线:用无人机监控边境动态,切断恐怖组织的网络传播链,同时联合沙特等盟友共享情报。 美国在联合国的动作反而印证了这条路的正确性——当传统盟友靠不住时,唯有自主构建安全体系才能立足。沙巴结盟让巴基斯坦获得了战略纵深,接下来如何消化这份“红利”,考验着伊斯兰堡的智慧。 国际政治的棋局从没有简单的黑白对错。美国在联合国的“松绑”是警告还是试探?巴基斯坦的“缓冲区”设想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当核保护伞与反恐战争在中东交汇,下一个被改写的或许不只是地缘格局,更是整个世界的安全逻辑。你怎么看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美国的报复,果然来了!巴基斯坦前脚刚和沙特“结盟”,美国后脚就在联合国,给巴境内
士气沉沉
2025-09-21 21:48: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