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姬,多数人只记得她与嫪毐的艳史,却鲜少有人问:大秦赋 里的她,为何会对嫪毐如此痴迷?她的心里,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 她从不是天生的“祸水”,而是被历史推着走的女人。当年带着年幼的嬴政在异国做人质,能安然无恙归秦,这份运气与智商本就远超常人——这份坚韧,和后来权倾朝野的吕后何其相似?可世人只记得她是“秦始皇的母亲”,却忘了她首先是赵姬。她能坐上太后之位,从来不是因为自己,只是因为生了个儿子叫嬴政,秦国只认嬴姓的天下,她不过是依附于儿子的“太后符号”。 吕不韦权倾朝野时,给了她所谓的“情绪价值”,却也把嫪毐送到了她身边。别骂她荒唐,一个被权力架空的太后,在深宫里除了依附他人,又能怎么活?接受嫪毐,或许从不是她的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她心里的委屈,是身为女人的身不由己,是作为太后的孤立无援——这份孤独,让她对嫪毐生出了依赖,这份依赖渐渐成了旁人眼中的“痴迷”。 可她的“痴”,终究成了嬴政的棋子。当嫪毐野心膨胀想夺权,甚至想让自己和赵姬的孩子取代嬴政时,她或许有过糊涂,却未必真的愚蠢——她该清楚,那两个孩子连嬴姓都没有,就算嬴政不在了,天下大臣也绝不会认他们做皇帝。可这份糊涂,恰好成了嬴政肃清威胁的契机:摔死两个幼子,将她囚禁深宫,看似是儿子对母亲的“惩戒”,实则是帝王对权力威胁的冷酷清除。 世人都说她愚蠢,说她因男宠误事,可谁又看见她的委屈?年轻时为儿子颠沛流离,中年时被当作权力棋子,连晚年的一点情感寄托,都成了被囚禁的罪证。她的委屈是真的,糊涂也是真的;嬴政的权谋是真的,对她的薄情也是真的。她不是天生痴迷嫪毐,只是在冰冷的权力场里,错把嫪毐当成了唯一的浮木,却忘了深宫里从没有真正的依靠。 赵姬的故事里,藏着的是一个女人在男权时代的无奈。那么你觉得,赵姬对嫪毐的痴迷,到底是情感的寄托,还是绝望下的挣扎?她的委屈,又该怪命运的捉弄,还是自己的糊涂? 赵姬传奇人生
提起赵姬,多数人只记得她与嫪毐的艳史,却鲜少有人问:大秦赋里的她,为何会对嫪毐
煜文谈娱
2025-09-22 07:43: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