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特务们将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牢牢捆住,用针头扎进她的大腿,谢葆真顿时发出惨叫,挣扎不到10秒,就停止了呼吸! 信源:搜狐网——1947年,妻子绝食20多天去世后,杨虎城痛哭:她不该走在我的前头 谢葆真的被捕,是国民党反动派针对革命力量的卑劣算计,而这一切的源头,要从她与丈夫杨虎城共同点燃的爱国火种说起。 1936 年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因力促国共合作抗日,成了蒋介石眼中的 “眼中钉”,被迫流亡海外。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山河破碎的消息传来,杨虎城再也无法安心漂泊,他不顾亲友劝阻,怀揣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报国心毅然回国 可刚踏上故土,就被国民党特务以 “保护” 为名软禁起来。 1938 年的冬天,谢葆真抱着年仅 6 岁的幼子杨拯中,踏着积雪踏上了寻夫之路。她太清楚这一去可能面临的危险,却更放不下被囚禁的丈夫,更不愿让革命的信念在隔绝中消散。 当她终于抵达关押地时,等待她的不是亲人团聚的温暖,而是特务冰冷的镣铐 —— 敌人早就算准她会来,以 “陪伴” 为幌子,将她与杨虎城一同投入牢笼,这一关,就是整整 12 年。 敌人之所以对她如此狠心,不只是因为她是杨虎城的妻子,更因为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早已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坚定的革命者: 早在上世纪 20 年代,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成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急先锋:在陕西渭南,她组织妇女成立抗日救国会,发动大家为前线战士缝棉衣、捐粮食,短短几个月就募集了上千件物资; 西安事变前后,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联络进步学生、爱国商人,悄悄传递情报,让杨虎城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为事变的成功推进扫清了不少障碍。 事变后她随杨虎城流亡海外,却没停下革命工作,在巴黎、伦敦的华人圈子里,她四处演讲,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这让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孤立杨虎城、压制抗日力量的计划彻底落空。 这样的硬骨头,自然成了反动派必欲除之的目标。 牢房里的日子,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折磨。最初,特务们还想用“软手段”让她屈服:隔着铁窗递来精致的点心,说只要她劝杨虎城“悔过”,就能带着孩子住进洋房。 谢葆真看着那些点心,只冷冷地推开:“我丈夫做的是救国救民的事,何过之有?!” 软的不行,敌人便露出了獠牙。 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霉味与血腥味混在一起,她每天只能分到小半碗掺着沙子的米饭,渴了就喝屋檐滴下的雨水 寒冬腊月,特务只给她一件单薄的囚衣,夜里冻得实在受不了,她就抱着孩子蜷缩在墙角,用体温相互取暖。 更可怕的是严刑拷打,鞭子抽在身上,留下一道道血痕,烙铁烫到皮肤,发出滋滋的声响,可她从来没喊过一声疼,没说过一句软话。 敌人见身体折磨没用,又开始摧残她的精神:故意把她和孩子、丈夫分开关押,几个月不让见一面;有时还会故意在她面前造谣,说杨虎城已经 “叛变投敌”,劝她早点 “醒悟”。 可谢葆真心里清楚,丈夫绝不会背叛信仰,她反而趁着放风的机会,偷偷给其他狱友打气。 1949 年 9 月 6 日,重庆歌乐山的松林坡笼罩在夜色里,戴公祠的灯光忽明忽暗,透着不祥的气息。 国民党反动派知道大势已去,却在溃败前策划了最后的疯狂 —— 他们要彻底抹去谢葆真、杨虎城这些 “眼中钉”。 特务们闯进牢房,架起虚弱的谢葆真,强行将一支装满安眠药剂的针管扎进她的血管。药物很快开始发作,她的意识渐渐模糊。 这一年,她只有 33 岁。而在不远处的房间里,杨虎城也被特务杀害,一家三口用生命,践行了对革命的忠诚。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像谢葆真这样惨遭黑手的革命先烈,还有太多太多。李大钊在绞刑架下慷慨陈词,用生命诠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瞿秋白在刑场上从容就义,高唱《国际歌》走向死亡;15 岁的刘胡兰面对铡刀,一句 “怕死不当共产党” 震撼人心;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独裁统治,用最残忍的手段对待革命人士,可他们永远想不到,这些先烈的鲜血,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反动派的真面目,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解放的队伍中。 如今,歌乐山的松树早已枝繁叶茂,新中国的阳光洒满大地。我们走在宽敞的街道上,享受着和平与幸福的生活,可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谢葆真、杨虎城们用生命换来的。
1947年,特务们将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牢牢捆住,用针头扎进她的大腿,谢葆真顿时发
蒙图信众
2025-09-22 15:08: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