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不是大发慈悲,而是迫于无奈。 当地时间 9 月 21 日,英国突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还拉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起表态。 这个从殖民时代就擅长在中东搞平衡术的国家,此刻摆出支持巴勒斯坦的姿态,绝非一时兴起的慈悲心肠。 要知道英国在巴以问题上向来谨慎,如今突然转变态度,背后藏着一本精打细算的利益账。 看看英国国内的政治风向就能明白几分,斯塔默领导的工党去年在地方选举中吃了大亏。 不少穆斯林人口集中的地区,比如奥尔德姆,工党因为对加沙问题态度暧昧,直接丢了议会控制权。 英国穆斯林人口虽不算多数,但在关键选区足以影响选举结果,今年全国大选临近,斯塔默要是再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含糊其辞,恐怕连执政地位都保不住。 这种选票压力下的表态,与其说是支持巴勒斯坦,不如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饭碗。 经济上的算盘打得更响,英国跟海湾国家的生意往来早就绑在了一起,沙特每年从英国买的军火就够撑起不少工厂的就业,阿联酋的贸易额更是高达几百亿英镑。 去年斯塔默访问海湾国家时,一门心思要把双边贸易再提升一截,可这些海湾国家都是巴勒斯坦的坚定支持者,以色列在加沙的轰炸让阿拉伯世界怒火中烧,英国要是还不表态,那些谈好的合作项目随时可能黄掉。 更现实的是能源安全问题,英国虽然不再是殖民时代的 “日不落帝国”,但对中东能源的依赖一点没减少。 海湾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直接关系到英国老百姓的取暖费和工厂的开工率。 去年冬天能源价格飙升的苦头还没忘,要是因为巴以问题得罪产油国,后果不堪设想。 那些喊着 “支持以色列” 的政客可能忘了,英国加油站里的汽油,不少都来自同情巴勒斯坦的海湾国家。 斯塔默在声明里强调 “两国方案”,却特意提到哈马斯不能参与政府,这种小心翼翼的表态暴露了真实想法。 英国不想彻底得罪以色列,更不想失去美国这个盟友,只能在中间找平衡。 可现实是,阿拉伯世界的怒火已经影响到英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稳定,再不表态就晚了。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配合也各有算盘,澳大利亚依赖中东的能源供应,加拿大有大量阿拉伯裔选民需要安抚。 跟着英国表态既能不得罪海湾国家,又能维持与英国的特殊关系,何乐而不为?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外交箴言在英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的 “支持巴勒斯坦”,不过是权衡国内选票、能源安全和国际形象后的无奈之举。 当政客们在镜头前说着 “为了和平” 时,背后真正关心的,恐怕还是自家工厂的订单和选区的选票。 这种务实到近乎功利的外交,或许正是这个老牌帝国在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参考资料:东南网《综合消息|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国在承认巴勒斯坦国仅数小时后,已在其官方地图中首次纳入巴勒斯坦国版图。"耶
【69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