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不但沦落为美西方的政治工具,并且惯用双标手段,由西班牙等国提出禁止以色

安卉的 2025-09-22 18:36:31

国际奥委会不但沦落为美西方的政治工具,并且惯用双标手段,由西班牙等国提出禁止以色列参赛的提案,遭到国际奥委会的拒绝,理由很简单“体育不掺合政治”。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IOC以“战争行为违背奥运休战”为由,直接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踢出巴黎奥运会。 俄白运动员只能以“中立个人运动员”身份参赛,人数被压到个位数,连教练、队医都不能跟队。 当时IOC的说法振振有词:“体育必须表达立场。” 但现在到以色列这里,规则突然变了。 加沙地带炮火连天,约400名巴勒斯坦运动员丧生,训练设施被夷为平地,国际社会纷纷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直接质问:“既然俄罗斯因军事行动被踢,以色列凭什么还能举国旗?” 结果IOC轻描淡写:“以色列奥委会是合法成员,运动员资格没问题。” 而且IOC还为以色列代表团配备1200万欧元安保预算,比俄白运动员训练补贴总和还高。 过去几十年的奥运史,前苏联、南非、伊朗、苏丹等国家因为政治原因被国际奥委会处罚过,甚至禁止参赛。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现实,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主要掌权成员大多数来自欧美国家,而美国又是以色列最坚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盟友。 美国的影响力渗透到奥委会决策层面,自然形成了一种保护伞效应,涉及以色列的事情,必须“避而不谈”,不能让奥委会成为制裁工具。 其他国家,哪怕是为了正义或者民意的呼声,也很容易被扣上“政治化体育”的帽子。 奥运会本应是全球运动员公平竞技的平台,但从上世纪以来,越来越多国家把它当成外交工具。 当美西方需要打压对手时,体育就是政治武器;当美西方需要庇护盟友时,体育就成了“纯洁圣地”。 这种双标正在消解体育的最后一丝公信力,奥林匹克宪章里的以体育促和平,早就被不同颜色的印章盖得模糊了。 你在奥运会上喊口号,想通过体育事件表达抗议,很可能得不到公平待遇,而权力背后的盟友,则能享受特殊保护。 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导致IOC的公信力受损,也让奥运精神显得有些虚无。 体育本应超越国界、超越政治,把人心聚在一起,但现实是,政治总在暗中拉扯,甚至决定了谁能参赛、谁被保护。 所谓国际公正,有时候只是强权下的口头承诺。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