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必须明白这一点。新加坡从骨子里面是亲西方,亲美的,就不可能是华人国家。 2025年9月,他在一次访谈里直截了当点明,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华人占了七成多人口,但这不等于它就是华人国家。得明白这点,才算真正的新加坡人。要不总有人从外面看,觉得新加坡华人多,就该和中国绑一块儿,这逻辑不对头。新加坡建国快60年了,从李光耀那辈起,就死磕多元主义,马来人、印度人、欧亚混血,全得平等对待。华人再多,也得先认新加坡这块地盘,而不是老想着祖宗根儿。要是总被外界当中国延伸,那麻烦就大了,小国夹在大国中间,哪敢这么玩。 这话说白了,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想想看,新加坡1965年独立时,周边全是马来西亚、印尼这些穆斯林国家,里面华人移民多,本地马来人本来就对华人有戒心。要是再被贴上华人国家的标签,等于自找围堵。李显龙爸李光耀当年就强调,种族平衡是国策,学校里强制混班,军队里也得各族配比,免得哪天内乱。结果呢,新加坡华人社会稳住了,没闹出大动荡,但对外界总有误解。 中国有些人觉得同文同种,就该一条心支持中国立场,李显龙就直说,不行,你们得先搞清,我们是新加坡人,其次才是华人。2022年他还提过,社交媒体上亲中亲西的言论太多,新加坡人得防着外国势力插手,不管哪边来,都得警惕。这话听着中肯,小国没本钱站队太死,得自己说了算。 新加坡为什么这么强调身份界限?根儿上还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它卡在马六甲海峡上,这地方是全球贸易的命门,石油、货物全得从这儿过。 独立后,新加坡没资源没军队,就靠港口和金融吃饭,得抱紧国际秩序的大腿。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从冷战起就看中这儿,美国海军舰艇常驻樟宜基地,帮着巡海峡,确保航道通畅。李显龙上台20年,这政策没变,2021年他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就说,新加坡不是美国盟友,但安全合作深度,军售协议、联合演习全有。为什么?因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让新加坡少操心周边威胁。印尼、马来西亚这些邻居,偶尔还有领土摩擦,新加坡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得靠美国撑腰。 这亲西方的底色,从骨子里就透着。别看新加坡华人多,官方语言是英语,法律体系是英国普通法,教育也西化。大学里教的经济学、政治学,全是西方范儿。李显龙自己剑桥哈佛毕业,讲话带英音,思维方式就是西式的实用主义。2022年俄乌冲突,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冻结资产、禁出口,这步棋明摆着站西方一边。 中国这边,新加坡经济上靠得紧,高铁项目、贸易额年年涨,但安全上从来不松口。2023年中美博弈加剧,李显龙访美时重申,新加坡不选边,但如果真逼到墙角,得看谁对全球秩序更有利。听着像平衡,其实骨子里偏美,因为美国代表的那套规则,让新加坡从渔村变金融中心。要是中国影响力太大,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就悬了,新加坡得掂量。 当然,新加坡这套玩法,也不是铁板一块。华人社区里,总有声音觉得太亲西,丢了根儿。2024年大选前,有些华人团体抱怨,政府对华语教育投资不够,年轻人英语好中文差,文化认同淡了。李显龙回应时说,华人得落地生根,别总叶落归根,当地华人不是中国人,得为新加坡出力。这话听着刺耳,但新加坡华人社会确实这样,第二三代移民,早把新加坡当家了。节日庆中秋是中秋,不是中国中秋;学校教历史,从英国殖民到独立,没中国那一套。 结果呢,新加坡华人企业家多,淡马锡控股这些国企,全世界投资,中国市场占大头,但政治上从不越线。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访华谈合作,但同时和美国签航空协议,扩展民航权,这平衡术学李显龙学的。 总的来说,李显龙这番话戳中新加坡的痛点。小国生存,身份得明,外交通达,得靠实力说话。华人再多,也得先当新加坡人,亲西亲美不是卖国,是聪明。周边大国博弈,新加坡这“小红点”闪着光,靠的就是这股清醒劲儿。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