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抛出核心问题郝龙斌含糊郑丽文退缩只有张亚中敢回答 台湾蓝营最近那场辩

飞天史说 2025-09-24 12:40:36

台媒抛出核心问题 郝龙斌含糊 郑丽文退缩 只有张亚中敢回答 台湾蓝营最近那场辩论,真可谓“针尖对麦芒”。本来以为候选人能给出点新意,结果一场下来,大家只记住了一个问题:台北市议员侯汉廷抛出的“如何让大陆看到希望、不敷衍、赢得台湾民众信赖?” 全场一阵静默,空气都凝固了。郝龙斌语焉不详,郑丽文干脆绕开不谈,只有张亚中正面应对。 到底这个核心议题,为何让蓝营各路人马各怀心事?背后又藏着怎样的两岸困局?这场辩论不只是台湾内部自家矛盾,更像是整个东亚棋盘的一颗试金石。 蓝营传统势力的“维持现状”,其实是老套路的翻版。郝龙斌主张稳定,口口声声讲“现状”,但一到实质性问题,他总是模糊带过。 年长一辈或许还有些共鸣,但年轻人不吃这一套。TVBS去年公布的民调显示,郝龙斌总支持率剩下了20%左右,35岁以下的选民支持度更低。 说白了,他的策略像是“既想安抚大陆,又怕吓跑中间选民”,但结果是两边都不讨好。大陆媒体直言“缺乏诚意”,台湾社会则觉得这就是回避现实。 其实,类似的“鸵鸟心态”,在蓝营内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像朱立伦也经常这样。 蓝营看似想保住基本盘,实则一步步把主动权让了出去。毕竟,现在两岸贸易额再高,政治互信却跌到了谷底,蓝营的含糊反而成了台海僵局的缩影。 郑丽文的策略,说白了就是“只谈生意不谈感情”。她反对“台独”,支持“九二共识”,但一到两岸关系的终极方向,立刻闪躲。 她在辩论里强调经济文化合作,回避两岸政治底线,企业界或许会给她点掌声,选民却未必买账。 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她的支持率虽然略高于郝龙斌,但大陆媒体依然感到失望,觉得蓝营没有勇气正面回应挑战。 郑丽文顾虑太多,既怕得罪深蓝,又怕民意反弹,最后只敢在中间地带兜圈子。 这种“求稳”路线,短期看也许能保住现有选票,但国际社会的观察家都认为,蓝营如果一直这样自我设限,只会失去历史转折的机会。就像有人坐在门口等风来,结果风向一变,自己反倒成了最被动的那一个。 最有话直说的,反倒是张亚中。他直接提出要恢复“国统纲领”,主张两岸和解,甚至呼吁重新启动对话。大陆方面倒是予以肯定,认为他有诚意、有担当。 然而,台湾本地的民调却给他泼了冷水,支持率只有10%左右。这不是因为政策本身不合理,而是大部分选民还没准备好面对“统一”这个字眼。 张亚中一边被深蓝拥戴,一边被主流忽视,成了蓝营内的孤胆英雄。他敢于直面核心问题,但票仓极为有限。 反观那些高支持度的人物,却人人都在避重就轻。蓝营的死结就在这里,既要“维持现状”,又不敢创新求变,最后既没有突破,也难以团结。 国际媒体指出,这样的分裂只会让台海局势更加胶着。大陆早就释放过信号,忍耐是有限度的。去年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甚至推测,台海摩擦的概率在上升,风险始终悬在头顶。 三位候选人的表现,其实已经把蓝营两岸政策的困局摆在了桌面上。郝龙斌的含糊,是蓝营传统的惯性思维。 郑丽文的退缩,反映了现阶段蓝营对风险的顾虑。张亚中的直率,则像一面镜子,把现实照得一清二楚。 整个蓝营如果继续这样“各唱各的调”,恐怕连现有的影响力都难保。国际评论普遍认为,台湾蓝营若不能正视核心矛盾,不仅会丧失两岸话语权,还可能被边缘化,错失缓和台海局势的最后机会。 归根结底,侯汉廷那个问题,其实也是整个时代的追问:台湾要怎么跟大陆打交道,才能既顾民心又保和平?回避和含糊只能带来更深的误解和对立。 两岸之间,真正需要的是把话说清楚,把心掏出来。蓝营如果还想在历史舞台上留名,就得有人真的敢面对问题,而不是绕过去。 台海局势的稳定,不仅仅是台湾的事,更是整个区域和平的风向标。谁能回答时代的问题,谁就配得上掌握未来的钥匙。 参考资料:郑丽文: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百年基业2025-09-21 10:51·台海网 国民党主席候选人举行首场辩论 2025-09-22 21:30·参考消息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