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常建同赴田园体验,常建误认麦苗为韭菜,遭调侃:你这田园诗人不合格 在唐代诗坛,储光羲与常建是出了名的 “田园诗友”。两人都偏爱以田园风光为题材,笔下的诗句满是 “种豆南山下” 的质朴与 “青冥浩荡不见底” 的清新,时常互相切磋诗艺,还总约着一起去乡间体验生活,可偏偏在一次田园之行中,常建闹了个 “把麦苗认成韭菜” 的笑话,让储光羲笑了好一阵子。 那年暮春,江南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储光羲听说城郊有位老农种的庄稼长势极好,便拉着常建一同前往,想亲身感受田间劳作的乐趣,为写诗积累素材。两人换上粗布衣衫,踏着晨露走进田野,微风拂过,成片的绿色作物随风摇曳,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常建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眼中满是欢喜,忍不住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叶片,转头对储光羲感叹:“光羲兄你看,这韭菜长得多好啊!叶片鲜嫩,绿油油的,若是割一把回去炒鸡蛋,定是美味!” 这话刚说完,储光羲先是一愣,随即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直不起腰。常建被他笑得一脸困惑,皱着眉头问:“光羲兄,你笑什么?我说得不对吗?” 储光羲好不容易止住笑,走上前拍了拍常建的肩膀,指着地里的作物调侃道:“建兄啊建兄,你可真是个‘纸上田园诗人’!这哪里是韭菜,分明是麦苗啊!你看这叶片上的纹路,还有根部的分蘖,都是麦苗的模样,韭菜的叶片可比这宽厚光滑多了。你天天写田园诗,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说出去人家都要笑话你这田园诗人不合格咯!” 常建凑近仔细一看,果然发现叶片上有细微的纹路,根部也和印象中的韭菜不一样,顿时涨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嗨,我这不是天天待在书房写诗,少见田间作物嘛!再说这麦苗和韭菜都是绿油油的,远看确实像极了。” 一旁的老农听到两人的对话,也笑着走过来解围:“两位先生莫笑,城里来的先生大多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不怪这位先生。再过些日子,这麦苗抽了穗,就更好认了。” 储光羲见常建有些窘迫,便笑着转移话题:“好啦好啦,不笑你了。不过这次可算长记性了,以后再写田园诗,可别再把麦苗写成韭菜了。走,咱们跟着老农学学怎么分辨庄稼,也体验体验播种的乐趣,说不定还能写出更好的诗呢!” 常建点点头,跟着老农学习分辨田间作物,时不时还向储光羲请教,两人边学边聊,笑声回荡在田野间。后来,常建还特意把这段趣事写进了诗里:“误认麦苗作韭芽,笑煞田间老农家。幸得光羲来指点,方知田园有真华。” 这段 “认苗乌龙”,成了两人诗友生涯里一段有趣的回忆。世人总说他们的田园诗充满生活气息,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诗句里的鲜活,不仅来自书房里的构思,更来自田间地头的体验 —— 哪怕偶尔闹些笑话,也是田园生活里最真实的烟火气。而这份带着调侃与包容的诗友情谊,也像田间的麦苗一样,在岁月里慢慢生长,愈发深厚。
储光羲常建同赴田园体验,常建误认麦苗为韭菜,遭调侃:你这田园诗人不合格 在唐代诗
体育热点追踪者
2025-09-25 08:31:2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