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曹德旺看了简历后直接说:“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不料这位大学生心甘情愿地拉了七年板车。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0年盛夏,福建福清的邮局里,陈父捏着儿子陈居里的信,指腹把“福耀玻璃锅炉车间”几个字磨得发皱。他望着信里“从拉板车干起”的字句,胸口像堵了团棉絮。 当初拼尽全力供儿子考上北航,不是让他放着北京的科研院所不去,回县城民营企业扛几百斤的玻璃板材。 那晚,陈父翻出儿子的大学毕业证,照片上白净的青年笑得明亮,他忍不住叹气:“这书,难道白读了?” 彼时的陈居里,正站在福耀玻璃的锅炉车间里,任由45摄氏度的热浪裹着玻璃碎屑往衣领里钻。 曹德旺那句“去车间锻炼”的安排,他没半分犹豫,比起外人眼中的“屈才”,他更想摸清家乡企业的生产根基。 可父亲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第一天搭档的老师傅见他细胳膊细腿,撇嘴说“大学生别添乱”;手上的水泡磨破又结痂,夜里得用胶带粘掉钻进皮肤的玻璃纤维。 同事的闲言碎语“读再多书还不是卖苦力”,像针一样扎人。 月底陈居里回家,陈父盯着他黝黑的脸和布满老茧的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饭桌上,他把托人找的国企岗位介绍推过去,声音发沉:“跟我去北京,咱不遭这罪。” 陈居里却把介绍推了回去,轻声说:“爸,车间里的每块玻璃怎么熔炼、怎么搬运,都藏着生产的门道,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 陈父看着儿子眼里的光,心里又急又无奈,最终只憋出一句“你自己不后悔就好”,他不懂什么“生产门道”,只盼着儿子别被苦日子磨掉了心气。 这一等,就是七年。陈居里没辜负父亲的隐忍:他在拉板车的间隙画图纸,设计出省力的搬运工具;记录下锅炉车间的温度变化,琢磨出优化熔炼效率的小技巧。 1993年公司遇工艺难题,他拿出积累的笔记,提出的改进方案一下解了燃眉之急。 消息传到陈父耳朵里时,他正在跟邻居下棋,听人说“你家居里帮福耀解决大问题了”,手里的棋子顿了顿,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嘴上却还嘴硬:“不过是运气好。” 1997年的一天,陈居里穿着西装回家,说自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陈父看着儿子身上褪去的青涩,想起这些年儿子寄回家的信里,从不说苦,只提“今天又摸清了一个生产环节”“跟老师傅学了新技巧”,突然就懂了。 儿子不是在“遭罪”,是在把基层的苦,酿成成长的甜。那晚,陈父主动倒了杯酒,递给陈居里:“以前爸不懂,总怕你吃亏,现在才知道,你选的路没走歪。” 后来陈居里一路做到福耀副总裁,带领团队拿下福特订单时,陈父总会跟老邻居念叨:“当年他拉板车我还心疼,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本事,不是揣着学历找轻松活,是能在苦岗位上沉下心,把小事做透。” 这个故事藏着最朴素的道理:职场从没有捷径,所谓的“幸运”,不过是把别人熬不住的苦扛下来,把别人忽略的细节摸清楚。 陈居里的七年坚守,不仅让他从拉板车的大学生成长为企业骨干,更让两代人读懂了“脚踏实地”的重量,比起光鲜的起点,能在平凡岗位上沉下心、扎下根,才是通往成功最坚实的路。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中国网文化——名牌大学生找曹德旺求职,曹德旺:你去锅炉间拉板车吧!没想到7年后结局很意外)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曹德旺看了简历后直接说:“你去锅炉车间
湖锦行
2025-09-26 14:21:05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