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终于不装了,直接给全球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他警告说资产估值太高,泡沫吹得有点离谱。 这话一出,意味着以前那种靠印钱就能躺着赚钱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鲍威尔的一句话炸裂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泡沫。他警告:“资产估值太高,泡沫吹得有点离谱。”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泼到了投资者的脸上,彻底打破了那些“只要印钱就能赚钱”的幻想。 要知道,鲍威尔说这些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过去几年,全球市场在低利率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资产价格一路飙升。 股票、债券、房地产、甚至虚拟货币等几乎所有资产都处于历史高位,这让投资者在“低风险、高回报”的美梦中睡得非常香。但如今,鲍威尔直接表示,股市的估值已经偏离了正常水平,许多资产正处于危险的泡沫状态。 美联储主席的这番话,首先让一些超级科技股的股价瞬间跳水。例如英伟达,这家公司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180倍,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微软还要高出一大截。更让人忧虑的是,像英伟达这样的科技巨头,正把AI概念炒作成“永动机”,企图通过庞大的投资来推动未来的增长。 最近,博通宣布要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但根据电力工程师的计算,这些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所需的电力,已经能够和整个拉斯维加斯的电力需求相媲美。 这类泡沫的出现,并不是第一次。回到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也是通过使用高杠杆来押注金融市场,结果在俄罗斯债务违约时,整个基金公司一夜间崩盘。 最近,比特币和黄金的价格走势开始出现背离。平时,这两者的走势往往是反向的——当股市动荡时,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通常会上涨,而比特币则会跟随风险情绪波动。 但现在的情况却有点不对劲:当鲍威尔一提到资产泡沫,黄金价格突破2600美元/盎司,而比特币却逆势上涨了12%。 更值得注意的是,资本的流动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在2025年已经增加了217吨,差不多是全球矿产金年产量的45%。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去美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商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印尼的债券市场也开始频繁使用人民币计价。 特别是日本,过去几年一直是美债的最大持有国,但最近却开始抛售美债。2025年7月,日本机构净卖出了151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一举动背后有深刻的金融逻辑: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使得美债的收益率下降,而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转向更具潜力的市场,比如中国的A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和中芯国际等硬科技企业的外资增持量已经突破百亿。 此外,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动。中国的量子计算技术在合肥取得突破,尽管应用尚需时间,但已经吸引了沙特主权基金的200亿美元投资。与美国还在纠结AI伦理问题时,中国已经将量子计算、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结合成了“新基建”的核心部分。 美联储降息后,中国的LPR利率降至3.45%,原本以为会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对资产泡沫的恐惧,大家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黄金等避险资产,而非高位的房地产。 而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投资热情却转向了Web3.0。在杭州,00后的投资者们已经开始通过NFT与DeFi协议进行交易与借贷,整个区块链行业正在成为新兴的金融市场。这也意味着,传统金融体系正在面临着挑战,草根阶层正在用技术手段重建金融信任。 在全球金融格局发生剧变的同时,新的金融战场正在悄然展开。气候金融化已经成为一大新趋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的“台风期货”使得一些对冲基金通过预测极端天气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而在粮食领域,俄罗斯利用小麦出口配额换取了乌克兰港口的使用权,全球粮食贸易战进入了“期货+保险”的新阶段。甚至在太空经济领域,SpaceX的星链卫星开始拍卖广告位,单条广告的价格竟然已经超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年租金。 这些新的领域,都正在引领未来的资本流动和竞争格局。沙特主权基金已经在非洲投资了500亿美元,用于开发太阳能农场,抢占新能源赛道。 而在中国,内蒙古的牧民们已经开始用光伏板为5G基站供电,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牛羊溯源。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转变,实际上可能是更接近未来的“资本生产力”。 那就是全球市场的狂欢时代,特别是依赖流动性支撑的高估值资产,可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时刻”。如果你依然对那些“看起来稳赚不赔”的投资抱有幻想,那就得睁大眼睛了。 过去的单一资本流动已经无法适应今天这个多维度的竞争环境。从科技到气候,从粮食到太空,新的投资领域和新的价值创造方式正在重新定义未来的市场格局。在这场全新的“金融战”中,创造真正价值的将永远是那些能够与技术、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相结合的领域。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股股价似乎“估值相当高”)
就在刚刚美联储库克宣布了!9月27日,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直接向美国最高法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