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买账!最近波兰在国际铁路运输上的操作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前段时间,波兰关闭了和白俄罗斯之间的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在波兰段的运输直接被中断。
这一“突然刹车”的行为,不仅让我国的货运企业措手不及,波兰自己的货运行业也跟着“吃了苦头”。
于是,没过多久,波兰总理图斯克又宣布:“边境口岸重新开放,中欧班列恢复运营。”
中欧班列被卡住的时候,最直接受冲击的就是那些等着运货的企业。从中国发往欧洲的货物里,有不少是赶着交期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还有欧洲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日用品。
这些货物原本按计划坐着火车一路向西,结果到了波兰边境突然走不动了。有做中欧物流的老板说,他们公司有三十多个集装箱的货在边境堵了快一周,客户天天打电话催,说再不到货就要索赔。
改路线吧,临时调车、换轨,成本得多花一倍;不改吧,货动不了,违约金比运费还高。那段时间,不少物流公司的办公室里都是烟雾缭绕,负责人盯着地图发愁,连春节都没过好。
波兰自己的货运行业更是叫苦不迭。要知道,中欧班列经过波兰,可不是简单过个路。波兰的铁路公司、货运代理、仓库,多少人是靠这条线吃饭的。口岸一关,火车进不来,波兰那些负责接驳的货车司机直接没了活干。
有个开了十几年货车的波兰司机跟媒体抱怨,他原本每个月能跑十几趟中欧班列的短途转运,结果口岸关闭后,车停在车场里快生锈了,家里孩子的学费都快凑不齐。
更别说那些大型物流公司,仓库里堆满了等着转运的货物,租金、人工成本每天哗哗往外流,有公司负责人算过账,关口岸的这十几天,他们光损失就超过了两百万欧元。当地货运协会急得直跳脚,连发声明说“再这么下去,整个行业都要崩了”。
波兰一开始可能觉得,关个口岸是自己的“主权”,想拿捏一下谁。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欧班列的“韧性”,也高估了自己的筹码。中欧班列可不是只有波兰这一条路。
这些年,为了分散风险,已经有人在探索其他路线,比如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再从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些国家进入欧盟。虽然这些路线比走波兰稍微远一点,但胜在稳定。
这次波兰口岸一关,不少货主立刻开始联系这些替代路线,有的甚至宁可多花点钱,也要先把货运出去。有欧洲的进口商说:“我们做生意要的是稳定,今天能关口岸,明天就能出别的幺蛾子,我可不敢把所有鸡蛋放波兰一个篮子里。”
更让波兰没想到的是,欧盟内部也有不少声音在埋怨他们。中欧班列运来的货物里,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分拨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的。波兰突然把路堵了,这些国家的企业也跟着遭殃。
德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负责人就公开表示,他们急需的零部件因为中欧班列延误,生产线差点停工,损失难以估量。
欧盟委员会的一些官员也私下里跟波兰沟通,说“国际物流链是大家的,不能因为单方面的决定影响整个欧盟的经济”。这下波兰可真是里外不是人,本想拿捏别人,结果把自己和邻居都得罪了。
所以图斯克宣布重开口岸的时候,话里话外都透着“赶紧止损”的意思。他说要“保障国际物流链的稳定”,要“为波兰货运行业创造良好环境”。
这和之前关口岸时的强硬态度,简直像换了个人。可见波兰是真的算明白了账:为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关口岸,结果自己的经济先遭了殃,还可能在中欧班列的版图里被边缘化,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亏。
不过,口岸虽然重开了,但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不少货主心里都留下了疙瘩,开始琢磨着“去波兰化”的运输方案。有物流公司已经在和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谈合作,打算开辟新的中欧班列线路,绕开波兰。
波兰这次虽然及时“刹车”,但信任这东西,一旦有了裂缝,再想修复可就难了。毕竟在国际物流这个圈子里,稳定和可靠,比什么都重要。
波兰这波操作,到底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还是一开始就没想清楚后果?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亚欧的大动脉,未来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关卡”?
这些问题,恐怕不只是波兰,所有参与国际物流的国家和企业,都得好好琢磨琢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