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六十军第一八零师遭遇重大损失,代理政委吴成德不幸被俘,成为这场战争中职务最高的被俘人员。 吴成德1912年出生于山西新绛,青年时期接受进步思想。 1937年参加山西军政训练班,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家乡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后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解放运城、晋中、太原等战役,后随军转战西南。 西南解放后,他留在当地参与剿匪工作,巩固新生政权,在此期间担任第六十军第一八零师政治部主任。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进入关键阶段。 5月27日晚,第一八〇师开始突围行动。 吴成德骑上战马准备随师部转移时,突然听到有人呼喊。 原来是一名身受重伤的军医向他求救。 吴成德立即叫来通讯员处理伤员的救治工作,这一耽搁使他与师部失去了联系。 在后续的突围过程中,吴成德陆续收容了400多名伤员。 面对严峻形势,他选择与伤员们共同坚守。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了400多天,最终于1952年7月10日被俘。 被俘后,吴成德被关押在釜山战俘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信念。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根据协定,双方开始交换战俘。由于吴成德是被俘人员中级别最高的干部,他被安排在最后一批交换。 9月2日,吴成德等最后一批战俘被移交至朝中方面。 他们先在开城的志愿军医院接受体检,随后乘坐列车返回祖国。 战俘们抵达沈阳后,被安置在东北军区招待所。 几天后,吴成德等人被转送至辽宁昌图的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 在这里,他们需要接受组织审查。 审查期间,吴成德被要求说明被俘经过,并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段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1954年6月,上级对这批被俘归来人员作出处理决定。 大部分人员离开了部队,吴成德也被开除党籍和军职。 之后,他被安排到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参加劳动。 在农场期间,吴成德踏实肯干,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他始终没有放弃申诉,坚持向组织反映情况。 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复查处理意见》的文件,要求实事求是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根据文件精神,有关部门对吴成德的情况进行重新审查。 1982年,经组织认真调查,吴成德获得平反,恢复了党籍和干部待遇。 1996年,吴成德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回顾吴成德的经历,可以看到一个革命军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这段历史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对战争被俘人员的不同认识和处理方式,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通过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在朝鲜战场的艰苦环境中,志愿军将士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尊严。 吴成德的经历是这段历史的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 他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也让我们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牺牲的人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创未来。 战争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伤痛,还有对和平的渴望与珍惜。 吴成德晚年获得平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理解人们的选择和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每一位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都值得被铭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吴成德的经历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样的个体经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历史不容忘记,英雄永垂不朽。 主要信源:(《吴成德: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被俘者》)
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
逆影雷霆刃
2025-09-26 18:15: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