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 210 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疆界背后,刻着一位地理学家的不朽功勋,他主持划定的十一段线,以清晰的疆域标识确立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为维护海洋领土完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位被称作南海疆界勘界者的先驱,便是傅角今。 1895年傅角今出生在湖南醴陵,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动荡,这就让他从小便萌生了学习报答祖国的理想,之后他便远赴日本求学,系统研习地理测绘与疆域管理知识,后又深入国内地理的研究。 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了著名的地理学家。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面临收回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重任,而当时南海诸岛的疆域范围还没有明确,这一历史使命最终落在了傅角今的肩上。 194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成立方域司,专门负责政区划分、国土疆界勘测等关键事务,傅角今因的专业让他被任命为司长。 上任开始,他便将南海诸岛的主权界定与疆域勘定作为核心工作,这个时候,南海诸岛因长期远离大陆管控,主权归属问题还要通过权威界定才能明确。 傅角今深知,疆域界定不是简单的地图绘制,而是关乎国家领土完整的举措,每一步都要以扎实的历史依据与严谨的地理勘测为支撑。 同时,他协调海军等多领域专家组建联合勘测队,在1946年至1947年间多次前往南海诸岛进行实地勘测。 勘测队员克服高温、台风、海域险恶等重重困难,对西沙、南沙等岛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进行了详细记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地理数据。 1947年4月,傅角今主持召开西沙、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议,汇聚军政各界与专家学者,对南海疆界的划定标准、范围界定进行反复研讨。 在会上,他结合历史依据与实地勘测结果,提出以十一段线界定南海疆域的方案,明确该线以内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其附属海域均为中国领土。 这一方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认可,随后傅角今主导的方域司据此编制完成《南海诸岛位置图》。 这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图,不仅首次详细标注了南海诸岛的172个岛礁沙滩名称,还用了醒目红线画出了十一段线,从北起中越边境北仑河口,南边一直到北纬 4° 附近的曾母暗沙,东抵菲律宾吕宋岛以西,西达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以东,形成一个囊括南海核心区域的巨大 U 型疆界。 地图明确标注南海诸岛属中国,并由内政部在1948年正式公布,成为中国政府界定南海主权范围的官方依据。 此后,这幅地图被纳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并通过外交渠道向国际社会传递,为南海主权归属提供了法理标识。 在主持南海勘界的同时,傅角今还推动了多项疆域维护工作,他领导完成尖高山至南定河 620公里的中缅国界线勘测,系统论证了帕米尔高原、江心坡等地区的中国领土,纠正了近代以来部分疆域界定的偏差,恢复了中国版图南北长于东西的历史原貌。 他写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从地理、历史、法理多维度论证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成为后来研究南海问题的重要书籍。 新中国成立之后,傅角今也并未停止学术与育人的脚步,他进入西北大学地理系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青年学子。 即便在教学工作中,他仍始终关注南海问题,多次在学术论著中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为中国领土,疆域界定有充分历史与法理依据。 1965 年,这位为国土疆域事业奉献一生的地理巨匠因病去世,但他留下的学术遗产与疆域成果,却成为守护国家领土的重要基石。 傅角今主持划定的十一段线,历经时代的变迁成为现在的九段线,始终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核心依据。 从历史维度看,它梳理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传承,结束了长期以来南海疆域模糊的归属,它是二战后国际秩序下中国收回失地的合法产物,符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公约精神。 从现实意义而言,它为当代中国处理南海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根基与法理支撑,成为捍卫 210 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的定海神针。 现在,当我们看到南海地图上那道庄严的 U 型疆界,便不能够忘记傅角今先生的卓越贡献。 他以学者的严谨、爱国者的担当,在国家领土主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笔墨与勘测仪器为祖国丈量海疆。 这位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功勋人物,值得被永远铭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中国的海洋疆界才得以清晰,国家的领土完整才拥有了坚实的历史凭证。 信息来源: 株洲日报《【醴陵人物】傅角今主持划出南海"九段线"》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18评论】【2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