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和埃及之间,中国为什么选了埃及为突破口?因为伊朗这个国家不光反华,估计还想踩着中国人把资源要了,不一定扶的起来。 国际合作从来不是看口号多响,而是看项目能不能落地、伙伴靠不靠谱,中国选埃及,本质上是挑了个能一起踏实做事的“合伙人”。 中伊其实一直有能源合作,只是它的内部状况实在让人难放心,伊朗的体制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年轻人想过现代生活,保守势力又抓着旧规矩不放,这种内耗直接拖慢了办事效率。 中国早年投的恰巴哈港项目,本想打造成印度洋的物流枢纽,结果拖了八年都没见起色,手续层层卡壳,连当地商家都抱怨审批太慢。 更麻烦的是它的外部环境,常年受制裁不说,还总卷入地区冲突,今天这边遇刺,明天那边恐袭,投资环境太不稳定,谁也不想把钱砸进“未知数”里。 伊朗的外交风格也透着股投机味儿,嘴上喊着反美,转头又跟印度签战略协议,被印度媒体公开指责后,也只能发个抗议不了了之。 这种左右摇摆的做派,让人很难相信它能长期稳定地推进合作,反观埃及,虽说家底不厚,外债也不少,却透着股“经济适用男”的实在劲儿,做事靠谱不折腾。 埃及最拿得出手的就是苏伊士运河这个“金饭碗”,全球货物运输绕不开这儿,中国的货要运到欧洲,走运河比其他路线省不少事。 更关键的是埃及不搞意识形态对立,跟美国、俄罗斯都能打交道,既不盲目站队也不四处树敌,这种务实态度让合作少了很多政治干扰。 中国在埃及投的项目,从新行政首都建设到苏伊士经贸区开发,都是签了约就能稳步推进,不会像伊朗那样卡在流程里动不了。 埃及的人力优势也很实在,它的年轻人多,肯学肯干,工资成本比不少国家低,干活效率却不含糊,有企业说埃及工人的上手速度快赶上中国工人了。 而且埃及对中国的合作很开放,不像伊朗连媒体合作都处处提防,中国的影视、中文教育能顺利扎根,软实力慢慢渗透,这才是长期合作的样子。 埃及军队甚至主动跑到成都学习体系作战,把中美装备混着用,这种愿意取长补短的务实劲儿,比空喊合作口号管用多了。 中国的考量里还有层战略深意,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在中东和非洲都有话语权,搞定埃及等于拿到了进入两大市场的“敲门砖”。 苏伊士运河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战略支点,中国的投资能通过这里辐射欧洲、非洲,这是伊朗的地理位置没法比的。 更重要的是,埃及从不搞“坐地起价”那套,给了政策就会兑现,不像有些国家合作中总想着额外占便宜。 说到底,中国选埃及不是“二选一”的淘汰,而是基于现实的最优解,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埃及能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关键的战略节点,中国能带来投资和技术,这种“双向奔赴”的踏实感,比任何口头承诺都管用。 参考资料:人民网《推动务实合作 共享丝路机遇》
朝鲜的军力如果放到中东,能达到什么水平?直白点说,朝鲜一旦加入中东战局,可能三天
【1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