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目前中国的航母,像辽宁舰、山东舰还有福建舰,更多的是用来测试和积攒经验的过渡产品。福建舰虽然加了新技术比如电磁弹射和大甲板,但也还算不上终极形态。 在中国的造舰目标里,真正让人期待的是以后能有自己的核动力航母。现在这些航母,任务是帮海军熟悉各项大型舰载技术,逐步摸索适合中国的航母起降、编队协同的打法。 如果现在就一股脑儿全照着福建舰样式去大批量造,等于把现在的技术迅速定型,反而会错过未来升级换代的机会。 常规航母的造价和后续保养的花费已经不低,而核动力航母无论是造还是养,都更烧钱。 如果图一时的规模,把大把预算倾斜给航母项目,潜艇、驱逐舰、舰载机、配套保障、后勤服务这些环节势必会被压缩,而这每一样都直接影响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还处于多线扩展阶段,需要的是武器数量和升级的综合平衡,现在一味堆航母,反而会影响部队整体战力的提升。 技术上的难题也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要把核反应堆塞进一个庞大的船体里,还得保证它既能推得动十万吨大船,又不会在恶劣海况下出乱子,还得考虑海战时的损伤风险。 别看中国在陆地上做核电站经验丰富,给航母配上专门的核反应堆完全是另一回事,涉及缩小体积集中功率以及保障安全的技术难关,而且海上的环境和陆地不一样,考验要大得多。 从战略上看,中国当前主要还是应对周边威胁。常规航母在近海保护和区域威慑中已经能胜任,虽然核动力航母有更强全球远航能力,但暂时还不是急需。 况且造了核航母,周边国家和美国难免会有所反应,给本已紧张的东亚安全环境添点新变数。中国要的是稳中有进,步步为营,在不引发不必要麻烦的同时提升实力。 现在中国早已把核动力航母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悄悄铺开。核潜艇几十年的经验,陆基的核反应堆试验场也都在逐步完善。 只要关键技术成熟,预算到位,核动力航母自然会板上钉钉地出现。届时,中国会有更强的远洋作战和持久续航能力,那才是造舰路上的质变。 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比盲目攀比更有成长性。不急于批量复制,是中国结合自身实际,源于技术、经济和战略多重考量的智慧选择。
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伴随福建舰海试进程的
【62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