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载着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5.5万个食品包的大卡车开进加沙,饥饿的民众一路追着,一切顺利。没有人敢动粗! 如果不是看到约旦哈希姆慈善组织的消息,可能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加沙老百姓最近收到了 5.5 万个中国送的食品包。 但比起 “收到物资” 这个结果,更让人在意的,是这批东西从出发到落地,走了多少弯路。 最早在今年 2 月,这批食品包就从约旦启运了。 中国一开始准备了 6 万个,每个都有 50 公斤重,里面装的全是能救命的东西:大米、白糖、一桶食用油,还有几罐能直接吃的罐头,一个包刚好够五口之家吃一个月。 本来是想赶在 3 月初斋月前多送点,让当地人能过个安稳节,所以先运了三分之一过去。 可没成想,没过多久以色列就下了禁令,不让周边国家往加沙送人道主义物资,剩下的食品包全卡在埃及拉法口岸,这一卡就是小半年。 直到 7 月,事情才终于有了转机。 能重新运输,约旦哈希姆慈善组织没少费劲。 他们天天往联合国办事处、埃及海关跑,还得跟以色列方面反复沟通,通关要的协调信、车辆通行证,一份份核对,就怕漏了哪一样又走不了。 后来车队终于能出发了,麻烦还是没断:拉法口岸本身就堵,还得层层安检,路上随时可能遇到空袭警报,一听到警报就得赶紧找地方躲,等警报解除了再接着走,连司机都得全程提着心,生怕物资出一点差错。 等卡车终于开进加沙街头,又出现了让人意外的一幕。 按说老百姓饿了那么久,见着满车的食品包,难免会乱。 可实际情况是,没人往前挤,也没人吵着要先拿,反而自动排起了队。 有老人拄着棍儿排在队尾,小孩拽着大人的衣角,拿到食品包的人会低头翻一翻,有的还把里面的面包掰一块递给旁边没轮到的孩子。 没有混乱,没有争抢,只有安安静静的等待和分发,这场景比任何新闻报道都更能说明,加沙人有多珍惜这份帮助。 反观另外一些援助尝试,就没这么顺利了。 过去几个月,有好几支国际民间船队想从海上给加沙送物资,结果刚到国际水域就被以色列军方拦了下来,有的船还遭了无人机攻击,最近一次甚至有船着了火,船上的物资全烧没了。 至于有没有人受伤,到现在也没个准信,海路援助基本成了死路。 再看美国,自从特朗普当选总统,总说要关注中东安全,可做的事跟加沙老百姓的需求根本不沾边。 老百姓缺的是能填肚子的东西,不是那些空泛的 “安全承诺”。 中国就没搞这些虚的,没喊过什么响亮的口号,也没特意拍视频宣传,就是一门心思解决问题。 口岸关了就找约旦协调,路线堵了就换条小路,物资分发的时候还会记着每一批送到了哪个社区,生怕东西没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其实这种踏实做事的援助,之前在土耳其地震时也见过。 2023 年地震后,中国很快派了救援队过去,还拉了满满几车物资,有帐篷、方便面,还有外伤药品。 当时土耳其好多路都断了,余震时不时来一下,救援队就跟当地志愿者一起,用铁锹一点点清理道路,把物资送到受灾的村子里。 现场也没人抢,都是按户登记着分,跟这次援加沙一样,都是靠实在行动帮人。 现在加沙的 5.5 万个食品包已经分下去了,剩下的几千个也在往那边运。 回头想想,这批物资能顺利送达,靠的不是运气,是一遍遍的协调、一次次的坚持。 对在战火里过日子的加沙人来说,一袋米、一桶油,或许不能彻底改变现状,但至少能让他们多一份希望,多一天安稳。 而这份实在的帮助,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有网友表示,刷到中国 5.5 万个食品包运进加沙的消息,真的有点感慨。 之前总看新闻说加沙多乱多苦,没想到老百姓见着物资车居然没抢,还安安静静排队,甚至有人把面包分给小孩,这素质真的超出预期。 不过最佩服的还是中国做事的态度,不喊口号不搞宣传,2 月就启运,被卡了小半年也没放弃,还找约旦慈善组织一起协调,连物资分发都记着去向,这种踏实劲儿比啥都强。 反观那些海上船队被拦、美国光说不练,更觉得中国这援助才叫 “雪中送炭”。 之前土耳其地震中国也是这么干的,都是实打实帮人。 希望剩下的食品包能快点到,也盼着加沙能早点太平,老百姓不用再为一口吃的发愁。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美国提出,加沙版21条,加沙停战第一条就是,阿拉伯国家组成联合部队,进入加沙地区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