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升级:千架无人机与导弹下的工业绞杀 昨天,俄罗斯岀动近千架无人机和数百枚导弹,对乌克兰的七个地区(包括敖德萨、利沃夫和哈尔科夫等)的所有工厂包括军工生产厂和轻工业工厂等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地轰炸。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打击,而是对着乌克兰的“工业心脏”下狠手。敖德萨的造船厂、利沃夫的汽车组装厂、哈尔科夫的坦克零件车间,这些支撑战争和民生的核心设施,一夜之间被浓烟笼罩。 看看数据就知道有多惨烈。乌克兰官方事后统计,仅哈尔科夫州就有17家工厂完全瘫痪,其中5家是生产炮弹引信的关键军工企业,直接断了前线近三成的引信补给。 有人说这是俄罗斯在切断乌克兰的战争潜力,这话没毛病,但更残酷的是,轻工业工厂的毁灭让普通民众的日子彻底难了。利沃夫那家年产300万件民用服装的工厂没了,上千个家庭瞬间没了收入来源。 别以为这种打击离我们很远,全球供应链早就连在一起了。敖德萨是乌克兰重要的农机配件出口地,它的工厂被炸,欧洲不少农场的拖拉机维修零件都得断供,接下来可能就是粮食种植的延误。 更让人揪心的是24小时不间断轰炸带来的心理冲击。当地居民说,防空警报就没停过,白天躲在地下室听着导弹呼啸,晚上盯着窗外的火光不敢合眼,这种恐惧比炮弹本身更磨人。 有军事专家分析,一次性动用近千架无人机,这在现代战争里都算少见的规模。俄罗斯显然是在测试“蜂群战术”的实战效果,用低成本无人机消耗乌军防空系统,再用导弹精准摧毁目标,这套组合拳打得又狠又准。 但这种打法也遭来了不少争议。国际红十字会就发声,攻击民用工业设施违反国际法,会让更多无辜平民陷入生存危机。可在残酷的战争里,所谓的“规则”往往被炮火碾得粉碎。 乌克兰这边也没闲着,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就紧急呼吁西方加大武器援助,尤其是防空系统和无人机。他直言,现在每多一套防空系统,就能多保住一个工厂,多留住一些民众的希望。 可西方的援助也不是无限的。美国刚宣布的新一轮对乌援助里,防空导弹数量比上一轮少了20%,欧洲各国的军火库也快见底了。乌克兰想靠外援补上工业缺口,恐怕没那么容易。 战争打到现在,早就不是简单的领土争夺了,而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工厂没了可以重建,但人心散了就难聚了。当普通民众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了,这场战争还能支撑多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3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