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华南理工五山校区又出事了。一辆白色轿车在校内撞上了一位骑自行车的退休

超超级长的名字 2025-09-30 08:43:03

今天一大早,华南理工五山校区又出事了。一辆白色轿车在校内撞上了一位骑自行车的退休教师,现场照片看着真让人心惊——人倒在车前,自行车被甩出好几米远,旁边就是写着“减速慢行”的限速牌,清清楚楚标着30码。可这车,到底是怎么开的? 事情很快有了回应,校方和交警都确认了:肇事的是个网约车司机,被撞的是学校的一位退休老师,所幸只是擦伤,没有大碍,人也及时送医了。表面上看,这是一起“轻微事故”,可放在这个时间点,谁看了不觉得心里发沉? 就在两天前,同一所学校的大学城校区,刚发生过一场让人痛心的车祸——一名刚满18岁的大一女生,在生日当天被校内教师驾驶的车辆撞倒,不幸离世。另一个同学也受了伤。那起事故还没给个明确说法,这边又来一起,还是发生在校园里,还是机动车撞人,还是老人、老师这些最不该被伤害的人。 你说这是巧合吗?恐怕不是。这更像是一个警钟,响得刺耳。 校园不是马路,不该变成“赛车道”。里面走的不是路人,是学生、是老师、是刚入学的孩子,也有退休后还常回来看看的老教授。他们走在路上,图的是安心,是安全。可现在呢?限速30,校内规定20,可车速真降下来了吗?网约车为了赶单,是不是把校园当成了穿行捷径?门禁报备制度说是有,可真能拦住那些“熟门熟路”的司机吗? 更让人担心的是态度。事故接二连三,可校方除了简单回应,几乎没看到任何公开的反思和整改动作。难道一定要等到出大事,才愿意站出来说句话?安全不是靠运气撑着的,制度写得再漂亮,没人执行,就是一张废纸。那些“减速慢行”的牌子立得再醒目,没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也不过是个摆设。 我们总说高校是象牙塔,是育人的地方。可育人之前,得先护人。一个连师生基本出行安全都保障不了的校园,谈何育人?一个在接连事故后仍无动于衷的管理机制,又怎么能让人放心? 别再让“幸好只是擦伤”成为庆幸的理由。今天撞的是退休教师,明天会不会是下课的学生?今天只是擦伤,明天呢?谁来为下一次“万一”负责? 这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了,它暴露的是管理的漏洞、执行的松懈,还有对生命安全的漠视。我们不能总在悲剧发生后才开始追问,不能总等流了血才想起补救。 所以,我想问问大家:你家附近的大学,校园里车多吗?有没有见过外卖车、网约车在校内横冲直撞?你觉得高校该不该禁止社会车辆入内?或者,我们是不是该给校园道路多一点真正的“特权”——比如,只允许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 评论区里聊聊吧,也许我们的声音,能推动一点点改变。分享城市新鲜事高校事故

0 阅读:29
超超级长的名字

超超级长的名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