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开设一个巨大的联合国机构。可以是北京,也可以是上海,但一定要建一个巨大的园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展望中国”主题活动上表示,还补充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做到的国家。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产能过剩?美经济学家:完全错误,世界需要中国的产能) 9 月 15 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的 “展望中国” 主题活动现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的一番话引发了全场热议。 这番言论并非一时兴起的感慨,而是源于中国在能源转型领域实打实的积累。 支撑他这一想法的核心理由便是:中国是眼下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引领零碳排放、可持续能源发展和气候问题解决的国家。 他这番话更紧扣着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需求与国际秩序的变革方向。 从言论提出到引发全球讨论的全过程,悄然勾勒出国际社会对中国角色的全新认知。 萨克斯的判断,首先扎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庞大体量。 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总量已经达到 18.89 亿千瓦。 这个数字不仅占到国内总发电装机的一半以上,更拿下了全球近五分之二的份额。 换句话说,全球每两座风力发电机或光伏电站中,就有一座来自中国。 这样的规模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对手。 中国在资金投入上的力度同样令人瞩目。 2024 年中国花在能源转型上的钱达到 8180 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更关键的是,全球每新增 100 美元的能源转型资金,就有近 67 美元来自中国。 这种持续的 “输血”,让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更快落地、产业链能更完善地铺展开来。 当然,规模和资金只是基础,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硬实力才是真正的底气。 从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国已经建起了完整的制造链条。 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能造出全球最多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还特别快,关键是成本压得更低。 中国还搞出了不少 “独门绝技”。 新一代核电技术已经能安全运行并开始商业化尝试。 特高压输电线路能把西部的风电、光伏电送到几千公里外的东部城市,解决了清洁能源 “发得出、送不走” 的难题。 更聪明的是,中国还把 5G 和数字技术用到了能源系统里。 这些技术凑在一起,成了中国引领零碳发展的硬支撑。 萨克斯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背后藏着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深层担忧。 这些年,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要实现各国约定的控温目标,急需真正有效的行动。 可他看得分明,现在联合国的规则和议程还是由西方大国主导。 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说话的分量却没跟上。 这种失衡导致很多解决方案顾此失彼。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既想发展经济又要减排的难题,一直没人能给出满意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角色就显得格外关键。 萨克斯觉得,要是能在中国建个这样的联合国机构,既能让中国的经验技术更快帮到全世界,也能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让全球治理变得更公平。 活动现场,萨克斯摆数据、讲实例,把中国的能源成就说得清清楚楚,立刻点燃了讨论热情。 消息传出去后,更是在全球掀了波澜。 学者们感慨,这标志着中国从气候治理的参与者变成了引领者。 环保组织盼着真能借这个机构加速清洁能源推广。 只不过到现在,这个建议还停留在讨论阶段。 往后能不能成,得靠各国和国际社会一起使劲。 但没人否认,萨克斯的话已经给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秩序变革打开了新思路。 这次机会,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分量。 就像萨克斯之前在另一场国际会议上说的,中国的产能根本不是 “过剩”,而是世界急需的宝贝,能帮全球更快实现零碳转型。 他的建议不只是认可中国的成就,更是在呼吁全球治理跟上时代。 该让有能力、有担当的国家站到更核心的位置,一起扛过人类共同的挑战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