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根本不缺门槛一般的科技人才,也不缺最顶尖人才,中国人够多了!只要人才不流失就可以 这话听着直白,却戳中很多人的心——我们身边藏着不少“宝藏”,只是没被看见 就说浙大毕业的梁文峰,他带团队搞出的AI模型“浙大智脑”,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上能跟GPT-4掰手腕,成本却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 团队里没有海归博士,全是本土培养的计算机系学生,靠啃论文、调参数熬出来的 再看电磁弹射技术,那是中国船舶集团的工程师们十年磨出来的 牵头的张师傅没留过学,从技校毕业就进船厂,跟着师傅学电路、摸设备,最后带着二十几个年轻人把技术啃下来 现在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就是他们的成果 可咱们也有短板——制造业里高技能工人占比不到30%(2024年人社部数据) 招个数控车床师傅要花半年,培养一个高级焊工得五年 很多年轻人觉得当工人没面子,宁愿去送外卖也不进工厂 为啥本土人才总被“忽略”?有人总结了三个原因 ① 评价体系偏论文 搞研发的要写SCI,做技术的要拼专利,可像梁文峰那样闷头做模型的,以前连课题都不好拿 ② 薪资差距大 同样是AI工程师,国内大厂给30万,美国谷歌能给100万 不少年轻人熬不住就走了 ③ 资源分配不均 科研经费多往名校、大机构堆,中小企业想招个懂技术的师傅,连培训钱都拿不出来 其实国家早开始补短板了 2023年启动“技能中国行动”,要让高技能人才占比到2025年达30% 浙江还给技能工人发“技能津贴”,高级技师每月能领800块 梁文峰的团队就是靠“万人计划”拿到的科研经费,才把模型做出来 有网友说“我表哥是汽修工,现在改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去年拿了全国技能大赛金奖,厂里直接给了50万奖金” 这就是本土人才的机会——不是只有留学才叫厉害,把手里的活做到极致,一样能发光 我觉得,本土人才像地里的庄稼,不用急着从外面买种子 给点阳光、浇点水,自己种的麦子更顶饿 那些啃着馒头做研发的工程师,握着焊枪搞创新的工人,才是咱们最该捧的“明星” 你身边有这样的“本土高手”吗?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中国根本不缺门槛一般的科技人才,也不缺最顶尖人才,中国人够多了!只要人才不流失就
星星不吃瓜
2025-09-30 12:15: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