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做出了正确选择。 当地时间9月29日晚,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西比加在华沙安全论坛上表示,乌克兰希望在今年结束冲突。 这一表态背后,是乌克兰对战场态势、国际局势和国家利益的综合考量,更是其战略智慧的体现。 其一,乌克兰的战场主动权正在逐步提升。今年8月以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体系发起了系统性打击,重点瞄准炼油厂这一经济命脉。 截至9月22日,乌军已对17家俄罗斯炼油厂发动27次袭击,累计瘫痪俄罗斯约8000万吨年炼油产能,占全国总量的32%。 例如,9月18日对伏尔加格勒炼油厂的突袭,导致该厂全面停产,直接影响俄军前线燃料供应与国家财政收入。这种“以战促和”的策略,不仅削弱了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还迫使对方在谈判桌上重新审视立场。 其二,乌克兰的军事技术突破为其增添了谈判筹码。在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不断升级。英国为其生产的首批1000架拦截型无人机已交付,用于应对俄罗斯的无人机袭击。 同时,乌克兰自主研发的FP-7和FP-9弹道导弹也取得进展,FP-9射程达855公里,可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射程达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若获批,乌克兰将具备对莫斯科等核心城市的打击能力。这些武器的存在,让乌克兰在谈判中更有底气。 其三,国际社会的支持为乌克兰提供了坚实后盾。北约通过“优先乌克兰需求清单”机制,已为其筹集逾20亿美元,用于购买防空导弹等急需装备。 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例如波兰将2026年国防预算增至GDP的4.8%,重点强化领空安全,以应对俄罗斯的无人机威胁。 此外,乌克兰与美国宣布向联合投资基金注资1.5亿美元,用于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建,这不仅有助于乌克兰的经济复苏,还能加强与西方的经济绑定。 其四,乌克兰的外交策略灵活且务实。在联合国大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开放武器出口,将经过实战检验的无人机、远程火炮等装备推向国际市场。 此举不仅能为乌克兰带来经济收益,还能通过技术输出深化与欧洲、中东等地区国家的合作。 同时,乌克兰积极推动与俄罗斯的谈判,尽管双方在停火条件上存在分歧,但已就战俘交换等人道主义问题达成共识,例如7月23日的第三轮谈判中,双方同意进行超1200人的换俘。 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既保持了军事压力,又为和平解决冲突留下了空间。 其五,乌克兰的国内改革与发展为长期稳定奠定基础。9月15日,乌克兰与欧盟完成了加入欧盟谈判审查的最后一个章节,标志着审查阶段全部结束。 这一进展不仅体现了乌克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成果,还为其未来融入欧洲大家庭铺平了道路。 此外,乌克兰还通过吸引外资、推动数字化等措施,努力恢复经济,例如与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合作的联合投资基金,将重点支持能源和关键矿产领域的项目。 当然,乌克兰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外部供电已中断多日,尽管备用柴油发电机目前能维持运行,但核安全风险始终存在。 俄罗斯也在持续加强军事部署,例如9月28日对乌克兰发动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动用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 此外,国际社会的援助并非无限,乌克兰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战略目标。 但总体而言,乌克兰希望在今年结束冲突的选择是明智的。通过提升战场主动权、强化军事技术、争取国际支持、灵活开展外交和推动国内改革,乌克兰正在为实现和平创造有利条件。尽管前方道路充满坎坷,但乌克兰的努力和决心值得肯定。 我们期待俄乌双方能够通过对话和谈判,早日实现停火,让乌克兰人民重新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