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

当永安 2025-10-01 20:45:59

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道”的日本鬼子!很多人还以为,我们打台湾,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高科技”战争。错了!真相是,台军正在把硫磺岛上,那个让美军付出了28000人伤亡代价的“坑道战”战术,原封不动地,搬进台湾的中央山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的硫磺岛,美军打得血流成河,伤亡超过28000人。日本守军把整个岛挖成了地下迷宫,坑道、地堡、火力点,布得密密麻麻,美军根本没法一眼看清。 美军想快攻,结果越攻越慢,越攻越累。历史上,这是一场消耗战的经典案例。现在呢,台军看了这段历史后,脑子一转,这不就是防御的模板吗?只要把中央山脉挖成地下迷宫,我守得住,哪怕面对解放军也不怕。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可问题来了,这不是1945年了,战争环境已经完全不同。那个时候,美军还得靠步兵、坦克和有限的空中支援来攻击日本守军。 今天呢?解放军有高科技、无人机、卫星侦察、精准制导导弹,信息化作战让你挖的坑道能不能守住,全看科技水平。静态防御在现代战争里,优势越来越有限。 台军的“建安三号”计划,核心就是在中央山脉里建立地下防御体系。听上去很酷,山高、地势险,谁敢轻易攻进来?可现实是,现代高科技打击手段已经让地下设施不再安全。 卫星侦察可以拍到山体的微小变形,无人机能够穿透地面探测敌方设施,精确导弹可以把地下碉堡彻底炸穿。你再怎么挖再复杂,面对现代化武器,也只是延迟被发现和摧毁的时间而已。 对比一下1945年的硫磺岛,美军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力和时间去清理坑道,过程异常艰难。而现在呢? 三步操作就能完成,卫星锁定目标、无人机确认、精确打击完成。你挖再多坑道,也只能变成目标。台军还幻想靠坑道消耗解放军?现代战争根本不吃这一套。 再看战略层面,台军的想法还有一个问题:它是静态防御。现代战争的关键是信息、机动和综合打击能力。 解放军可以通过立体化作战打击多个方向,海面、空中、网络、电子战、精确制导导弹……全部一起上,敌人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 静态防御就像开一扇门挡子弹,你挡得住一两发,但挡不了整个弹药库。台军把希望寄托在坑道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不仅如此,现代战争讲求的是作战节奏和资源消耗。过去硫磺岛的坑道战能拖延时间,是因为美军必须步步推进、仔细清理。 今天,信息化战争让攻击方可以几乎同时打多个点,敌人很难有时间反应。台军即使把整个中央山脉挖满坑道,也不能形成真正的防御深度,只能被分散打击,耗费大量资源。 再说士气和心理因素。硫磺岛的日本守军是以死守为荣,知道死了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台军士兵面对现代精确打击、信息全面掌控的敌人,心理压力更大。 坑道固然可以提供遮蔽,但掩体不是万能的。当你知道对方几乎随时都能精确打击到你的位置,任何地下防御都变得有限。换句话说,依靠硫磺岛模式防御,心理上也未必能撑得住。 其实,台军模仿硫磺岛战术,也暴露了他们对现代战争理解的局限。硫磺岛模式在那个年代有效,是因为信息、火力和机动性有限;现在再搬用,只能是形式上的防御,而非实质性的威慑。 现代战争强调立体打击、全域监控、快速反应,这些是坑道战无法替代的。你越是固守一个位置,就越容易被现代精确打击找上门。 说到底,解放军面对的不是真正的日本鬼子,而是台军试图复制历史战术的固执。现代高科技战场上,历史教科书的战术,只能当作参考,不能照搬。 硫磺岛战术只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固守可以消耗敌人,但消耗的前提是双方能力相近,信息有限。今天,双方差距明显,固守只会变成被动挨打。 所以,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时间和空间的消耗。只要高科技和信息化作战发挥作用,台军的坑道防御体系将难以形成有效阻力。 静态防御在现代战争里,优势被削弱到了最低限度。所谓“建安三号”,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恐怕难以发挥实质性的防御效果。 台军想靠1945年的坑道战守住台湾?抱歉,时代不允许。现代战争,不是重演历史,而是看谁能把信息、技术和战术结合得更好。 解放军的优势,就是在现代高科技和立体化作战面前,让任何传统防御体系都失去存在感。栗林忠道的鬼影,虽然惊心,但今天已经无法成为真正的阻力。 信息来源:央广网《央广网——战术手段多着呢!对台军演任务圆满完成 看点速览→》

0 阅读:1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