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撤不撤掉中导系统,都是一个结局:如果美国撤掉中导系统。那自然就好办,美日菲就是靠着这些布置在中国周边的核弹导弹才有资格和中国对峙,一旦美国撤出,将会意味着美国退出亚太,留下日韩菲等一群盟友,结果就是这些盟友主动向中国靠拢,并且美国会在世界给出的信号就是“世界霸权已行不通”。 美国从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开始,这事儿就注定是个死局。条约本来是冷战遗物,限制陆基中程导弹的射程在500到5000公里之间,美国当时指责俄罗斯违规,中国又没签这个协议,所以特朗普政府一咬牙就退出了。退了之后,美国就开始琢磨怎么在亚太地区摆放这些导弹,目的是针对中国周边的影响力。结果呢,不管是摆还是不摆,最后都绕不回去台,就是美国在亚太的单边老大地位越来越站不住脚。咱们一步步说清楚,这里面牵扯的不是简单军备竞赛,而是整个地区格局的悄然松动。 先说如果美国现在就把这些中导系统撤掉,那局面会明朗得多。美日菲这些国家,本来就靠着美国这些导弹才敢在南海和台湾问题上硬着脖子和中国叫板。拿菲律宾来说,2024年4月,美国就把“堤丰”中导系统运到吕宋岛的巴丹群岛,那玩意儿射程能盖住南海大片海域,还能瞄准台湾海峡。菲律宾政府当时点头同意,说是“临时”部署,但谁都知道这是冲着中国来的。没有这些导弹,菲律宾的海军就只能在自家海域晃荡,哪还有底气去撞中国渔船或军舰。日本也差不多,2025年9月,美国在岩国基地公开亮相“堤丰”系统,射程直达北京和上海周边,日本首相办公室没公开反对,但内部文件显示他们担心这会把日本拖进火坑。韩国那边更纠结,首尔国防部在会谈中反复提“区域稳定”,因为他们夹在中美之间,导弹一摆,朝鲜半岛的紧张度就上去了。 撤掉导弹,美国等于自认退出亚太主导权。想想看,日韩菲这些盟友,本来就指望美国的核保护伞,现在导弹一抽走,他们的安全账就得重算。菲律宾经济高度依赖中国贸易,去年双边贸易额超500亿美元,撤导弹后,马尼拉很可能加紧和北京谈南海渔业协议,甚至在东盟会议上软化立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巨大,撤导弹意味着东京得重新评估对华供应链,搞不好就多签几份经济合作备忘录。韩国呢,半导体出口大头是中国市场,导弹没了,他们的国防预算得翻倍,但还是觉得不保险,可能会推动“自主国防”转向多边平衡。历史上,美国从越南撤军后,东南亚国家就纷纷和中国建交,现在这局面类似,只是规模更大。全球看,这信号太明显了:美国管不动亚太了,霸权时代翻篇,各国开始自谋出路,不再死磕华盛顿的单边路线。 可要是美国死扛着不撤呢,那更被动。中国的军事能力摆在那儿,远程打击和防御系统覆盖亚太大半区域,这些中导在菲律宾或日本的阵地,实际威慑力有限。2024年“肩并肩”军演中,美国的“堤丰”系统刚运到菲律宾,中国外交部就发话,说这是“破坏地区和平的挑衅”。中国军队的东风系列导弹射程远超这些,防护网也密实,美军模拟演习显示,这些中导的生存率不高。2025年7月的澳大利亚“护身军刀”演习,美军发射“标准-6”导弹击中靶标,但报告直指实际部署时,中国反舰能力能轻松干扰。留着导弹,美国不但花大钱维护,还得面对尴尬:系统形同虚设,士兵在热带雨林里校准设备,却总觉得像在演戏。 更麻烦的是,中国有对等反制空间。条约没了,美国在中导上动手,中国自然能在美洲周边做文章。古巴和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早和中国有军事合作,哈瓦那港的设备升级就是例子。2025年8月,中国在拉美推进联合演习,委内瑞拉签署协议允许中方技术支持,这直接回应美国的亚太动作。北京外交部发言人直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本土感受到压力后,五角大楼的预算报告就显示,全球维持费用超支30%。日本和韩国看到这点,也开始动摇。韩国舆论调查显示,超过60%的民众担心美军导弹会招致中国报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联合国讲话中,首次提“平衡外交”,暗示不全押美国。 美国这几年明显在收缩战略,经济和军事都扛不住全球霸权。军费占GDP比例高居不下,2024财年超8000亿美元,但通胀和债务让国会吵翻天。亚太部署导弹,本意是填补条约空白,可结果是刺激地区军备竞赛。东南亚国家像越南和印尼,开始自研导弹,2025年8月的东盟峰会报告指出,INF退出后,区域导弹扩散风险升50%。俄罗斯也跟进,2025年8月宣布终止中导禁令,在远东部署系统,这让美日韩的防线更乱。盟友们算账后,发现跟着美国混,成本高回报低。日本防卫省文件承认,中导部署加剧了对华摩擦,却没提升实际安全,韩国则在2025年国防白皮书中,首次列“多边威慑”作为选项。说到底,这结局就是美国单边霸权的终点。撤不撤导弹,都改变不了亚太多极化的趋势。
美国撤不撤掉中导系统,都是一个结局:如果美国撤掉中导系统。那自然就好办,美日菲就
文史啊旺
2025-10-01 21:45:3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