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尤其是救命药的原料,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一旦中国开始管控,后果不敢想象。 要知道稀土断供顶多影响产业升级,可救命药原料要是被管控,美国医院的手术台都得停摆,这后果可比缺稀土吓人多了。 美媒之前一门心思盯着稀土,压根没注意 FDA 早公布的硬数据:2019 年美国 88% 的原料药都得靠进口,而中国就是这些 “救命原料” 的头号来源。 这两年更没好转,2025 年兰德公司的报告直接戳破真相:美国 90% 的处方药都是仿制药,而这些仿制药的核心原料,大半都带着 “中国制造” 的标签。 就拿常用的抗生素来说,连内蒙古产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都能零缺陷通过 FDA 检查,直接端进美国的养殖场和医院,可见中国原料药的渗透力有多强。 更要命的是,中国在关键原料领域早形成了垄断级优势。2024 年工信数据显示,中国大宗原料药年产量占全球 40%,像叶酸、生物素这类不起眼却离不开的维生素,美国更是被卡得死死的。 孕妇必备的叶酸,2023 年美国 58% 的进口量来自中国,比五年前还涨了 16 个百分点;养鸡场防雏鸡畸形的生物素,六成以上也得从中国进货。 别以为这些只是 “保健品”,美国饲料工业协会早算过账,中国占了美国维生素进口总量的 78%,要是断供,不光人得缺营养,肉类供应都得跟着涨价。 美国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可这事比登天还难。2025 年美国想搞 “200% 医药关税” 逼产业链回流,结果刚放风就被自己人骂翻了。美国药企协会算过账,哪怕只加 25% 关税,每年药价成本得多花 510 亿美元,转嫁到患者身上就是涨 12.9%。 更现实的是,建个原料药厂可不是搭棚子,选址、调试、过 FDA 认证没个三五年下不来,成本还比中国高 40% 以上。国泰海通证券早看透了:全球医药产业链早形成 “美国研发 - 中国产原料 - 欧洲造药品 - 回销美国” 的闭环,硬拆只会把自己玩崩。 盟友们的日子更不好过,这才是让 G7 闹心的关键。印度常年给美国供应 1/3 的仿制药,可原料 80% 得从中国买,美国要是逼印度脱钩,印度药企直接就得停产,GDP 都得掉块肉。 欧盟更尴尬,德国药剂师协会早喊救命了,这两年因为原料断供,不少慢性病药都得限量,可欧洲自己建的原料药厂,连最基础的环保标准都过不了,2030 年本土加工 40% 的目标纯属画饼。 中国压根没动 “管控” 的念头,光靠行业规则就把主动权握得死死的。不是像稀土那样直接限配额,而是靠环保和质量标准筛出优势产能。那些小作坊被淘汰后,中国药企反而垄断了高端原料药市场。 2024 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健康原料展上,近百家中国企业占了参展数的三分之一,连罗汉果这类天然原料都成了香饽饽。更绝的是出口时的 “第三方条款”,一旦发现原料被转卖给制裁清单上的企业,直接拉黑断供,这招直接堵死了美国想从印度、欧洲 “借原料” 的路子。 现在总算明白美媒为啥慌了:稀土断供能找替代,救命药原料断供可是真要命。美国人均药价本就是其他发达国家的 3 倍,要是中国真收紧供应,普通家庭连抗生素都用不起。 G7 想抱团施压?先问问美国药企答不答应。礼来、强生这些巨头早放话了,再折腾供应链就撤资;欧盟更不敢吭声,毕竟比起 “价值观同盟”,患者的救命钱才更实在。 说到底,这张医药王牌比稀土更狠。稀土卡的是产业的 “脖子”,医药原料卡的是人的 “命”。以前 G7 总爱抱团说教,现在才看清:在救命药面前,什么 “盟友义务”“贸易战狠话” 全是虚的。真要是中国动了真格,别说 “美国优先”,怕是得求着 “中国先给药”。
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