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反对娶了一农村女子,谁知娶回家当晚,妻子冲过去一拳

地缘历史 2025-10-02 10:46:26

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反对娶了一农村女子,谁知娶回家当晚,妻子冲过去一拳将他打得流鼻血,还撕了他的书稿,事后,岳母让他回到上海,哪料他却拒绝了岳母的好意。   那年冬天,黑龙江的风刮得人睁不开眼。村口传来鞭炮声,戴建国娶妻了。   村里人都围过来看热闹,说这上海知青真傻,娶个疯女人,图什么?   可他站在村头,笑得像个孩子。没人知道,他为了这场婚礼,等了九年。   戴建国1970年下乡到逊克县时,才18岁,啥都不懂,锄头拿反了都不知道。第一年,他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和他搭伙干活的,是个比他小一岁的姑娘,叫程玉凤,干起活来像个小伙子。   开始他还有点看不起她,后来才知道,这姑娘心眼比谁都细。   程玉凤总是悄悄帮他,把他没干完的活补上,还教他怎么铲地、轧黄豆。   她不识字,他就拿树枝在地上教她写“人”、“家”、“爱”这几个字。   慢慢的,两人就有了点意思。戴建国写过一张纸条塞给她:“人生最幸福的,就是感到有人爱自己。”她没回话,就红着脸跑了。   可从那天起,她每天都把他干农活的分量多分一点,还偷偷把家里藏的红薯拿给他吃。   可问题来了,1974年,戴建国母亲重病,他得回趟上海。   他走那天,程玉凤没说一句话,就站在村口看着他走。谁都以为他不会再回来,包括她。   果然,程家人趁他一走,把程玉凤许给了邻村支书的儿子。   她死活不肯,被五花大绑抬上花轿。婚礼那天,她情绪崩溃,第二天人就变了。   眼神呆滞,说话颠三倒四,见谁都喊“建国”。后来生了个孩子也夭折了,被婆家送回娘家,天天坐在炕上发呆。   转眼到了1979年,戴建国回来了,背着书稿、带着执念。   他走进程家院子时,程玉凤正坐在柴堆旁搓玉米叶子,看到他,突然扑上来,一把抱住:“建国!”   她还记得他。   戴建国当场就决定娶她。两边父母都急了,说她这病,结啥婚?戴建国说:“我答应过她,要照顾她一辈子。”   婚礼办得很简单,村里人围着看热闹,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痴。   可谁也没想到,新婚第一晚,程玉凤突然情绪失控,一拳把戴建国打得鼻血直流,还撕了他带来的书稿。   这书稿是他写了三年的,是他准备投稿的希望。   岳母吓坏了,第二天一早就拉着他说:“你回上海吧,这事我当没发生过。”   戴建国捂着鼻子笑了:“这就对了,我喜欢她这样。她能打我,说明她还活着。”   从那天起,他就留下了。   白天,他在村小学教书,晚上回家做饭、洗衣,还要哄程玉凤入睡。   有时候她半夜发病,会把炕上的被子撕碎,他也只是抱着她说:“没事,咱明天再缝。”   1980年,儿子戴亮出生了。程玉凤虽然疯疯癫癫,但一听孩子哭,就知道喂奶。   那一刻,戴建国红了眼。他知道,这女人的心里,还牵着这个家。   他开始写稿投给地方报纸,后来被调到县电视台,又成了副总编。   大家都说他出息了,可他从没搬出村子。程玉凤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但他从没想过离开。   1997年,他母亲年老体弱,哥哥患了尿毒症,妹妹下岗,全家等着他撑着。他咬牙辞职,带着妻儿回了上海。   刚回上海那会儿,程玉凤不适应城市生活,常常走失。   戴建国每天骑着破自行车在街头巷尾找她。   有次在闸北区,他找到她时,她正蹲在马路牙子上啃馒头。他没说一句重话,只是把她抱回家。   他在电视台当临时工,一个月900块,全家六口人,就靠这点钱过日子。他从没抱怨,更没后悔。   2010年,一次在黄浦江边的小餐馆吃饭,程玉凤突然抬头看他:“建国,你瘦了。”那一刻,他的筷子掉地上了。   她清醒了。医生说是奇迹。   从那以后,她能做饭、能织毛衣,还会给儿子叠衣服。她变回了那个曾经的姑娘,只是眼角多了皱纹。

0 阅读:1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