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一生捐款超过千万元。主持人问,你的收入来源都是什么?我的收入来源都是工资各种津贴。 崔崑院士的人生,简直就是对“钢铁”这个词最生动的注解,他不仅是研究特殊钢的泰斗,他这个人,活得就像一块千锤百炼的钢。 能想象吗?一个捐出上千万积蓄的人,竟然穿着一件领口磨破的旧衬衣。 这位百岁老人,顶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道德模范”的头衔,却活得比谁都简单。他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今年崔崑院士正好一百岁,他的生日愿望不是别的,是亲眼看到自己那本巨著,《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第三版问世,这本240万字的“大部头”,光是第三版就新增了20万字,修订了近一半内容。 老先生的脚步根本没停,为了筹备预计在2027到2028年出版的第四版,他最近甚至开始琢磨起了DeepSeek,这种永不“退休”的科研决心,简直硬核得可怕。 这份坚毅贯穿了他的一生,早在1958年,他从莫斯科钢铁学院学成归来,心里就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中国有自己研发的模具钢。 那时候条件哪有现在好,设备简陋,连自动控温都没有,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经常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通宵达旦地手动控制温度,白天他像没事人一样,照常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 拼命换来了成果,他研发出的低铬模具钢,硬是把核心元素铬的含量降到了4%,寿命却反倒提升了一倍,这一锤直接敲碎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为中国的汽车、航天等关键行业创造了超过2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他用自己的学识,为国家铸了一把真正的利剑。 崔崑常说一句话:“这不是捐,是还。”在他看来,是国家培养了自己,所以自己的一切都应该回馈给这个国家和社会,他的精神,就像韧性极强的钢,可以延展、重塑,化为滋养下一代的力量。 他的奉献,不是一时兴起,早在80年代,他就用个人奖金在学院里设了困难互助基金,2013年,他和夫人朱慧楠拿出当时全部的积蓄420万元,设立了“勤奋励志助学金”,后来又追加了180万。 “勤奋”是对学业的要求,“励志”则是对品德与爱国心的期许,2020年他们又捐出400万元,专为新生设立助学金,连学校行动不便的退休教职工,他都惦记着,2016年捐了20万给学校买了辆车方便大家。 这份爱心,真的会传递,受他资助的学生卓娟,毕业后选择去贵州支教,甚至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当地的孩子,另一个叫杜琳的女孩,也受其感召,去了西部。 崔崑的精神韧性,就这样在一个个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延续。 一个捐款超千万的富翁,生活该是什么样?崔崑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错愕。他对自己,简直“吝啬”到了极点。 那件1990年的白衬衣,他穿了整整30年,领口都破了,还是舍不得扔,2015年大年初一,同事熊惟皓教授看到他还穿着这件破衬衣,他笑着解释:“在家穿旧的,出门再换好的,扔了太可惜。” 他的千万捐款,没有一分钱是来自其他投资,全都是他和夫人从工资、奖金、补贴和科研奖励里,一分一分攒下来的,他们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里,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这种对自己极度节俭,对社会却无比慷慨的反差,恰恰是他品格中最纯粹的底色,剔除了所有物欲的杂质,剩下的,就是一块纯度最高的精钢。 崔崑院士这一生,坚于科研,以为国铸剑,韧于奉献,以爱心育人,纯于品格,以节俭修身。 他不仅为中国的钢铁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更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了一座永不生锈的精神丰碑。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一生捐款超过千万元。主持人问,你的收入来源都是什么?我的收入
是逸屹呀
2025-10-02 12:35:1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