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年轻的女子为什么都愿意支持丈夫去前线?其实并不是她们多爱国,只是因为俄罗斯给阵亡士兵的补偿高达千万! 在俄罗斯一个普通家庭的饭桌上,一位年轻妻子推开账单,目光落在那张征兵传单上。丈夫失业在家,日子紧巴巴的,她轻声说起那笔巨额补偿。为什么她不哭不闹,反而点头同意?这份支持,藏着多少无奈的算计?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响,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俄罗斯前线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国土大,人口少,工业没法像我们中国那样靠大工厂拉动就业。西方制裁一轮接一轮,能源出口虽是命根子,但价格起伏大,普通人收入跟着晃荡。2022年3月,卢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10,创下低点。工厂减产,工地停工,失业率直线上升。圣彼得堡街头,工人们排队领救济,莫斯科超市里,进口货价翻倍,主妇们精打细算买本地货。政府赶紧调整,推本土生产,但钱紧,基层老百姓日子难过。农村机械老,年轻人没活干。公寓电费账单堆成山,夫妇俩围桌算账。能源是支柱,可波动让收入不稳。 2023年GDP长4.1%,2024年也4.1%。 央行管汇率,注资金,但通胀7%以上。许多男人闲在家,电视播征兵新闻。妻子洗碗时,看窗外灰天。这样的日子,服役从远在天边变成眼前事。海报贴公交站,标补助细节,路人拍照。社区开咨询会,军官发传单,讲合同条款。冬天暖气费涨20%。失业救济每月刚够吃喝,远低于城里平均工资。能源转卖亚洲,缓口气,但国内分钱得时间。年轻人选:闲着,还是去当兵。街角咖啡馆,男人聊招聘栏。妻子市场买菜,算预算缺口。冲突耗资源,社保网裂缝。干部走家串户,记需求,推就业。西伯利亚火车运物资,也拉新兵。家庭讨论变实际,账目成依据。 说起俄罗斯年轻女子支持丈夫上前线,这事儿听着挺扎心,但根子在经济上。不是她们多爱国家,而是日子逼的。入伍首笔补助140万卢布,够还债买冬衣。 每月薪水20万出头,比工地干一天强多了。俄罗斯男人一入伍,就可能上前线,真刀真枪,不是演习。大国较量,士兵容易成炮灰。可妻子们还是鼓励签合同。 为什么?失业在家,啤酒闲置,收入微薄。政府以战养战,调经济方向,但大棋局,惠及不了所有人。与其在家喝酒,不如去部队。万一阵亡,家属领1400万卢布抚恤。 这钱对俄罗斯人,是天上掉馅饼。够买房,上大学,不愁面包。军人变职业,危险大点而已。战争没离过俄罗斯,战斗民族名不虚传。民众有心理准备,随时拿枪保家卫国。入伍不那么悲壮,远离不了仗,就得跟国家共进退。普通男人找活儿,最好去处就是部队。 三年来,俄罗斯经济没垮,反倒逆势长。2023年GDP涨3.6%,2024年4.3%。 央行稳货币,大力搞能源。本来就是能源大国,有些国家喊去俄化,还离不开俄罗斯油气。 拿个典型例子来说,叶卡捷琳堡一对夫妇,丈夫伊万工地丢饭碗,妻子安娜算账本。房贷每月5万,孩子幼儿园2万,取暖欠10万。挂历上2024年9月圈红。安娜列支出,笔划沙沙。入伍补助清债剩买衣。月薪超以往两倍。伊万看纸上数字,敲桌闷响。安娜摊传单,指条款:一年期,可续,风险自负。次日社区排队,军官核证,伊万签字墨晕角。 安娜坐椅叠膝,看地板纹。出门裹围巾,系紧带。路过面包店,买热黑面包,分一半。回家收拾箱,折衣塞入,伊万试军靴踩地。车站挥手,列车启动,窗映身影。这样的家庭,多得是。 而俄罗斯转向能源,订单亚洲涌进,财政稳定。2025上半年招9万新兵, 但冲突大,社会成本高。长远看,和平是王道。我们中国,坚持对话,化解分歧。
俄罗斯年轻的女子为什么都愿意支持丈夫去前线?其实并不是她们多爱国,只是因为俄罗斯
蕊蕊聊过去
2025-10-02 15:45:50
0
阅读:4